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开启万亿元风口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venus
金牌会员
460
主题
0
回帖
1173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7 积分
积分
1173
私信
航天
409
0
2018-2-22 16:42:16
央广网北京2月1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航天强国奋斗目标、国家构建航天强国路线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猛。近日,长征11号的“一箭六星”实现全部商业发射。而回顾2017年,我国总计18次火箭发射中商业卫星数量总计只有8颗。商业小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在新年伊始就拉开了序幕。2018年,会成为商业航天元年吗?
未来,你也可以发射自己的卫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国人对于“飞天”的向往和梦想,从流传至今的诗词里可见一斑。如今,商业航天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将让梦想的实现更加铿锵有力。
“我们每年可以发射一个‘班车’,大家如果想发射卫星的话,我们用这个‘班车’火箭给你发射上去。我们还可以发射一个‘专车’,你可以制订在什么时间发射多少(卫星),同时我们发射主流火箭的时候,一些容易的载荷也可以搭顺风车。这是发射方面我们现在做的工作。”这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国宏所描绘的关于商业火箭发射的未来场景。试想一下:当你想发射一颗卫星到太空,动动手指点开智能手机,就能预约一枚火箭,如同点开打车软件,还能根据需求、预算选择“专车”“巴士”或“顺风车”。听上去如同科幻片,但唐国宏表示,这种商业发射服务模式已经落地。
未来已来,细思惊人。就在本月初,我国第一颗私人卫星、世界首颗全景卫星“风马牛一号”成功发射。他的主人冯仑是万通控股董事长,一个地产商人,但是想法足够脑洞大开。
商业航天领域将诞生出无数独角兽
很多人大概不曾意识到,卫星技术其实比手机还早。在手机普及前几十年里,人造卫星已经有过多次发射了,只是当时更多用于气象军事、测绘等领域。现在,我们观察风马牛一号卫星的发射,不能只看到这是一颗私人卫星,更要看到商业航天的前景和期许。根据市场预测,到202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将超过1.7万亿元规模,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到8000亿元。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党委书记梁小虹甚至提出,这将是一个超万亿规模的市场。
国家助力,风生水起。去年4月,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撑太空、网络空间等重点领域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政策利好之下,2018年将是航天产业的一个风口。
梁小虹说,“我们现在有商业航天的卫星公司、火箭公司、测控公司,我们还在着手准备商业性的发射场。当一切条件具备后,商业航天的利好空间也就来了,这里面将诞生出无数独角兽。”
商业航天也有“诗和远方”
对于期待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外部企业而言,虽然前景诱人,但也要看到,这片陌生海域荆棘遍地。据了解,目前国内约有三四十家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企业,但是真正能制造卫星的企业只有不到十家。作为风马牛一号卫星研发团队的一员,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北认为,民营航天企业只有找准切入点,找到潜在的发力点,才有发展壮大的希望。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然而这场冒险者的创新游戏,从一开始就是国际竞争产业,无论是否路线相同,最终竞争不可避免。对未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殷礼明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助力中国航天构建起从飞天梦想到市场价值的完整链条。一是实施国际化经营工程,促进宇航产品的全球化服务;二是实施国际化应用工程,拓展空间应用领域;三是实施国际化服务工程,推动宇航服务转型升级。
来源: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