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1
0
0
返回列表
【2018年两会速递】两会召开,盘点那些激动人心的航天声音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火星男
高级会员
418
主题
0
回帖
956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积分
956
私信
航天
405
1
2018-3-6 14:16:15
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拉开帷幕。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围绕航天这一热点话题,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载人
杨利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员
我国突破并掌握了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以及交互对接三大基本技术,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进入空间站时代。同时,我国将面向全社会进行第3批航天员选拔,此次选拔在数量、种类、范围上都有所变化。
王亚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副师职航天员
载人航天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我愿意永远做一名孩子心中的太空老师。2013年,40分钟的太空授课令我十分难忘。回来之后我收到了很多孩子们的来信,他们说“我也要当航天员”,这让我感到幸福和欣慰。能够让航天事业服务社会是我的梦想,我很庆幸身处这样伟大的新时代。
周建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我国载人航天战略“三步走”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我国空间站的研制已经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在2020年将发射试验核心舱,届时将安排航天员出舱活动,未来最多有6名航天员在轨飞行。正在建设的中国空间站将为包括港澳台科学家在内的中国科学家,乃至全球科学家提供很好的实验机会。
张柏楠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飞船总设计师
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将担负起航天员往返空间站的运输任务。我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正在研究当中。以前的神舟飞船,虽然是完全自主的,但是是一次性使用的。它的很多技术、很多能力与现在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迫切需要研发具有多种用途,既可以登月,又具备商业天地往返低成本的飞船。
深空
赵小津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
嫦娥四号将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发射,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嫦娥四号不仅要软着陆到月球背面,而且要在背面进行原位和巡视的探测。同时,我国也正在规划探月四期工程,未来或将在月球建造基地。除了探月之外,我国的
火星
探测计划也正在抓紧进行中,计划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能飞到火星,这次我们准备一次就软着陆下去,并且要巡视。
张新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
世界海拔最高的原初引力波观测站正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建设。一旦建成,它将成为人类追寻引力波队伍的强有力战友。该项目进展一切顺利,一期观测仓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运载
李洪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分别有14次和6次发射任务,共占全年发射次数的近六成,两型“金牌火箭”将担起2018年超高密度发射的重任。
刘志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
航天液体动力是航天强国建设重要支撑领域之一。国家应设立航天液体动力专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制生产能力。同时,我国还应加大液体火箭发动机前沿技术研究,尽快启动重型发动机工程研究,加大重复使用火箭动力、天地往返组合动力、宇宙空间动力等先进技术攻关支持力度。
万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正在进行空间核动力研究。中国建设航天强国需要核动力的支撑,核动力的火箭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世界上也是这个方向,航天的发展未来一定要用上核动力。
卫星
包为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基于小卫星星座为全球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已成为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焦点。计划在今年全面启动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建成后,该系统将成为全球无缝覆盖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地面固定、手持移动、车载、船载、机载等各类终端提供互联网传输服务。通过该系统,处于
地球
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物在任何时间可实现信息互联。
张忠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院长
航天科工集团正在推进虹云工程建设,将按照三步走的策略进行。第一步,将在2018年发射首颗技术验证星,开展低轨宽带通信演示验证及应用示范。第二步,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网试运行,于2020年完成业务试验系统。2022年,将部署、运营整个星座,构建156颗卫星组成的天基宽带互联网。
杨长风 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
我们将全面推进“北斗三号”的研制建设,年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杨元喜 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
目前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卫星的载荷也有很大进步。我们有全球搜救功能、全球短报文功能,有星间链路,还有其他的空间、环境的监测,可能还有自主导航,就是卫星自己测轨道测卫星钟差等。这是北斗的新功能,不一定最优,但一定是最新。将来的北斗“只要你想用,可深入到无处不在”。
潘建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量子通信原理上可以提供一种不能破解、不能窃听的安全信息传输方式,它在国防、政务、金融、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未来5~10年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来保护千家万户的信息安全。
蒋兴伟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
应加快在南北极、境外等区域建立海洋卫星地面接收站,为我国的深海大洋调查、南北极科考、远洋渔业和交通运输等提供服务保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实时海洋遥感数据产品服务,使我国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在国际国内充分发挥效益,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吴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我国新一代空间科学卫星——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背景型号项目,其主要科学目标概括为“一奇二星三极端”。人类或将揭开“黑洞附近会发生什么,真空量子涨落产生什么,中子星内部是什么物质状态”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真相。
嫦娥四号将首次着陆月球背面,我们将在嫦娥四号任务的中继星上搭载两颗小卫星,如果这两颗实验小卫星可以测得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信号,并获得干涉效果,我们下一步的探测方案是向月球轨道上发射一个小卫星的编队,对宇宙“黑暗时代”进行成像探测。我们也将利用中继星的余量进行月球轨道超长波射电干涉成像实验。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