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失效的O型环和命殒天际的航天员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难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osmos
金牌会员
458
主题
-2
回帖
1139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积分
1139
私信
航天
483
0
2018-4-6 13:01:33
​
文/乔善勋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下的一架航天飞机,从1983年开始往返太空和
地球
,不幸的是,1983年1月28日的一次发射中(STS-51-L)发生意外,7名航天员悉数罹难,什么原因让举世瞩目的航天飞机爆炸呢?
图1、挑战者号在通往发射台的途中
1983年1月28日,肯尼迪太空发射中心即将迎来第25次航空飞机发射。航天技术无疑代表着美国乃至全人类的最高科技,有数百万美国人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这一盛况,然而,它刚刚升空73秒钟便遭遇不测。
执行STS51任务共有七名航天员,分别是迈克尔·J·史密斯、迪克·斯科比、罗纳德·麦克奈尔、鬼冢承次、克丽斯塔·麦考利夫、格里高利·贾维斯和朱迪斯·蕾斯尼克。
图2、后排:鬼冢承次、克丽斯塔·麦考利夫、格里高利·贾维斯、朱迪斯·蕾斯尼克。前排:迈克尔·J·史密斯、迪克·斯科比、罗纳德·麦克奈尔
挑战者号此次将携带首位平民进入太空——女教师麦考莉芙。她还将在天空中上一节别开生面的太空课程,此行亦向世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她为了迎接天空之旅,还接受了5个月的太空训练,这也为美国第25次航天飞机发射赋予了特殊使命。
当天早晨8点8分,肯尼迪太空中心的工作人员正为挑战者号发射做最后的准备,七名航天员也陆续进入舱内。挑战者号是4艘航空飞机中最为稳定的一架,它完美的执行了前9次发射任务,平安的将5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图3、挑战者号发射前,发射台上结的厚冰
挑战者号此次发射任务出师不利,因天气原因拖延了一周时间。一月的卡纳维拉尔角正直寒冬时节,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塔一度被冰雪覆盖,冻结的冰柱超过1米长,此前从未有航天飞机在如此酷寒环境下发射。发射中心决定再延迟2小时发射,希望到时气温有所回暖。
挑战者号的推进器每秒可以燃烧4千升燃料,其外部燃料箱高达46米,但主要推动力来自两具固态燃料推进器,它们能提供高达300万千克推力,可以让火箭加速至2.8万千米/时,最终让航天飞机达到脱离地球重力的速度。
挑战者号貌似做好了准备,航天中心也进入了发射倒计时。虽然推进器中装载了大量易燃燃料,但美国航空飞机的发射史上还保持完美的记录。随着发射员进入读秒程序,挑战者号吐着庞大的火舌冲向天际。
图4、挑战者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挑战者号发射后就开始调整姿态,为进入既定轨道做准备。它的时速已经高达1600千米,当它升至1万米高度时,突然一阵强侧风袭来,挑战者号到了发射最关键的阶段,这也被称成为MAX-Q,意味着航天飞机能承受的最大气动压力,如果速度过快,它也有解体之虞。
控制室飞行主任决定让挑战者号减低功率至65%,发射66秒后,它顺利通过危险阶段。此时它必须加速至2.8万千米的时速才能脱离地球引力,这需要推进器火力全开。
图5、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瞬间
突然,挑战者号被炸成一团火球,地面控制中心也失去了联系,他们为了确保安全,引爆了失控的推进器。挑战者号也急速的向大西洋坠去,最终回传的消息确认它已经爆炸。
原本当做盛典来庆祝的人们,由期待、惊喜转变为惊愕继而相拥而泣……
图6、观众看到爆炸后的场景
控制中心分析图像看到成员舱还保持完整,他们立刻通知国防部门,要求展开搜救工作。大规模的搜救队马上赶赴可能的落水海域,然而,一无所获。搜救队找到挑战者号的残骸后,发现它早已在2倍音速的冲击下撕裂成碎片。
航天员的头盔都集成有紧急供氧系统,NASA的调查员发现有三具头盔开启了该系统,这意味着事故发生时,还有三名幸存者。
图7、罗杰斯委员会调查成员在肯尼迪航天中心
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参加了悼念活动,同时他还下令成立由前国务卿领衔的特别委员会——罗杰斯委员会,全权负责此次事故的调查。
调查员调取了两百多部影像资料,他们看到火箭发射2秒钟后,出现了神秘的黑色烟雾从右推进器后方冒出,这和燃料槽的距离很近。这个关键的证件显示,助推器的O型环在起火燃烧。
在莫顿·塞奥科公司(NASA的分包商之一,负责建造推进器)工作的罗杰·博伊斯乔利向调查委员会指证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认为挑战者号在发射前就有故障的征兆。
1985年1月,发现者号也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发射升空。博伊斯乔利在取回的推进器上,发现连接使用的套管有严重问题,O型环周围有大量的烟熏和烧焦的痕迹。他认为是过低的问题导致O型环硬化,从而失去密封的功效。
他甚至推测发现者号差一点就命殒途中,O型环还差1厘米就完全烧断……
图8、运送挑战者号遇难航天员的灵车
挑战者号升空前13个小时,博伊斯乔利曾试图阻止发射行动,与会者包括莫顿·塞奥科的四名资深经理、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高管和推进器主管。莫顿·塞奥科方面建议中止发射。
NASA方面认为气温仅是一个参考资料,他们对延迟发射大为光火。莫顿·塞奥科公司的总经理劝慰博伊斯乔利,
称其不要单纯的从工程师角度想,也要考虑到管理层所面临的压力
。最后达成的结果居然是投票决定是否发射,挑战者号的命运就断送在可笑的投票中。
博伊斯乔利认为O型环在酷寒环境下会失效,如果他的警告被认同,悲剧就不会发生。
可惜,没有如果。
图9、NASA设置的D-67摄像机捕捉到的图像
调查还在继续,调查员得知点火时,推进器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火箭推进器由四个重要部件组成,它们彼此通过套管联系在一起,在百分之一秒内被点燃,推进器的钢箍会被撑开,O型环必须在瞬间膨胀才能避免燃料外泄。推进器的点火程序从上而下穿过固态燃料的中央管道,推进器内部燃烧的气体会释放极大的压力,以8500千米的时速向下喷射。
调查员发现,主发动机在发射前6秒钟启动,此时挑战者号还在发射台上,强大的推力让它晃动幅度超过1米。当挑战者号恢复正常时,发射台固定支架脱落,推进器开始启动。在此期间挑战者号也会有规律的晃动,和黑烟冒出的频率一致。这让调查取得新的进展,推进器的晃动导致连接套管间歇性失效。
上世纪50年代,固态燃料火箭加入铝这种新材料,铝能显著提高燃烧温度,并增加50%的推力。但是加入铝之后,会留下金属残渣,残渣会堵塞失效的连接套管。
还有一台摄像机捕捉到右侧推进器和外部燃料箱连接处,画面显示有火焰冒出。挑战者号拥有两千多个传感器,传输回地面的飞行数据开始出现异常。
挑战者号发射60秒后,正处于关键的MAX-Q阶段,它需要承受的空气阻力达到最高,结构承载力也接近极限。推进器的压力突然降低,从44.8kg/cm²降至43kg/cm²。压力迫使铝渣脱落,裂缝呈现打开状态,燃料又快速溢出。
图10、挑战者号被拍摄到的异常画面
挑战者号发射时,右侧推进器的O型环便因酷寒而硬化,导致下方连接套管失效。高温气体溢出并排出的铝渣堵住了裂缝,挑战者号得以避免在发射台上爆炸的惨剧。
挑战者号在爬升时遭遇强侧风,铝渣在严重晃动中脱落。与此同时,右推进器开始燃起大火,超高的温度烧穿了外部燃料槽,含有巨大能量的液氢燃料开始泄露。当火箭加速向上突破MAX-Q阶段时,推进器和外部燃料槽的连接器起火燃烧,当支架被燃烧熔断时,燃料槽底部开始分离,推进器的头部撞上燃料槽的顶部造成更大的爆炸。
1986年6月9日,罗杰斯委员会发布了最终的事故报告,全文厚达225页。
事故原因指出NASA的组织文化和决策过程有巨大漏洞,其在压力下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而忽略了明显的危险信号。挑战者号事故的主要原因不是失效的O型环,而是整个决策系统
。
调查员发现,早在1977年NASA的管理层已经发现,莫顿·塞奥科公司所设计的助推器O型环有潜在缺陷,但是却从未提出意见整改漏洞。发射的那天早晨,亦有工程师对此发出警告,他们也隐瞒了这一关键信息。
图11、罗杰斯委员会发布的最终事故调查报告
最终,罗杰斯委员会向NASA提出了9项建议,并要求其在重启航天飞行计划前予以彻底整改。
事故发生几个月后,莫顿·塞奥科公司赔偿航天员家属约430万美元,同时他们也得到了一份价值18亿美元的新合同,用以研发新型火箭推进器。
太空计划因此推迟6年之久,航天飞机采用了新的设计和安全系统。但即便如此,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依然遭遇不测,爆炸造成七名航天员遇难。新的事故调查报告指出,NASA并未吸取挑战者号悲剧的教训。
安全,就应该是一票否决制。否则,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图12、1986年1月31日,德州休斯顿的挑战者号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携其夫人前往致意
罗杰·博伊斯乔利在1988年被授予AAAS科学自由与责任奖,他于2012年1月6日在犹他州逝世,享年73岁。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