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周建平:走进新时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盾牌座
高级会员
420
主题
-1
回帖
985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积分
985
私信
航天
575
0
2018-4-24 20:18:20
4月24日,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作了题为《走进新时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主旨报告。
图1:周建平总师作报告 毛凌野/摄
周建平总师介绍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先后突破和掌握了一系列载人航天核心关键技术,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培养造就出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配套的研制试验基础设施,成功组织实施了十五次飞行任务,将十四人次航天员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追求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决心和智慧,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工程。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实施。在2005年完成第一步任务目标后,以2017年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结束为标志,工程第二步任务目标全部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站研制建设的新阶段。
随后,周建平总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构造、各舱段概况以及在轨运营阶段的规划。
空间站概况——
空间站命名为“天宫”(TG),基本构型由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三个舱段组成,提供三个对接口,支持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来访飞行器的对接和停靠。三舱组合体质量约66吨,额定乘员3人,乘员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具备10多吨载荷设备的安装和支持能力,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具备通过维修延长使用寿命的能力,具备一定扩展能力。
图2:空间站示意图
核心舱命名为“天和”(TH),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空间站组合体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配置兼具气闸舱功能的节点舱和机械臂,用于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和停靠,接纳航天员长期访问和物资补给,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图3:空间站核心舱
实验舱I命名为“问天”(WT),备份核心舱部分关键平台功能,具备空间站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力,配备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开展密封舱内及舱外载荷实验,配置实验舱机械臂对舱外实验载荷进行操作。
实验舱II命名为“梦天”(MT),用于开展密封舱内和舱外载荷实验,配置货物气闸舱用于载荷及设备进出舱。
设计光学舱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可以实施天文观测和对地观察,能够提供与哈勃望远镜分辨率相当、视场大200多倍的天文巡天观察能力。光学舱可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维护维修和推进剂在轨补加。
未来由神舟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共同构成空间站乘员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要用于航天员和部分物资往返空间站。由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火箭共同构成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主要为空间站上行运送航天员生活物资、推进剂、平台维修备附件及消耗品、载荷设备等补给物资,下行销毁空间站废弃物,并可用于空间站姿态轨道控制。
图4: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
空间科学实验——
中国空间站以建设国家太空实验室为目标,着力开展科学前沿的创新性实验和应用研究,持续推动空间科学与技术进步,目前初步规划了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十几个重点应用方向。
在轨运营规划——
为了使载人航天发展成果全面惠及经济社会,不断提升载人航天工程的综合效益。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营阶段,将充分吸纳商业力量,开展商业化应用活动,进一步开放近地轨道空间站设施,促进形成产业化的太空经济。
我国空间站还将打造成为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将采用政府间合作、商业合作等多种模式,在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技术、空间科学与应用、航天员选拔训练、载人航天高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广泛开展务实合作,使之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载人月球探测——
近年来,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就载人月球探测实施方案开展了多轮深化论证,形成了总体共识和初步方案,相关关键技术预先研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最后,周建平总师说:“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中国载人航天也进入了新时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不断树立新目标、达到新水平、取得新成就,为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支撑,并在构建外层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彰显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郭佳子、董能力、杨璐茜)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木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