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3.1.3.中国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市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nbby
限制会员
427
主题
-1
回帖
-110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8 积分
积分
-1108
私信
航天
466
0
2018-5-3 17:33:54
中国博物馆.3.
北京天文馆
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是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北京天文馆已经成为中国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1995年以来,天文馆先后被定名为国家和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市级“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北京天文馆馆分A馆和B馆两大部分:A馆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开放;B馆建于2001年,2004年建成开放。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2017年5月18日,北京天文馆重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场馆组成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B馆入口
北京天文馆包含A、B两馆,共4个科普剧场。A馆门厅正中有反映
地球
自转的傅科摆,西侧展厅陈列天文知识展览,东侧演讲厅经常举行学术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学知识报告。庭院中有两座天文台,其中一座装有口径13厘米的望远镜,可通过它观看月亮、行星、星云、星团,白天观测
太阳
黑子。另一座是色球望远镜天文台,应用色球望远镜观测和拍摄太阳色球层的变化。西侧还有天文广场,陈列室外观测仪器。
A馆天象厅
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厅,内部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蔡司九型光学天象仪和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天域数字投影系统,不仅能为场内400名观众逼真还原地球上肉眼可见的9,000余颗恒星,高达8K分辨率的球幕影像,还能实现虚拟天象演示、三维宇宙空间模拟、数字节目播放等多项功能。
作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厅,球幕内部直径达到了23米,内部采用红、绿、褐、蓝四区排列,确保每一位观众都有一个良好的欣赏体验视角;世界首创的13.1声道立体环绕声系统,能够让每个观众都体验到独特的环绕声音效果。
B馆(新馆)
于2004年底正式建成开放,内有宇宙剧场、4D剧场、3D剧场3个科普剧场,以及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各类科普教育设施。其中,半径为18米的宇宙剧场拥有标准半球全天域银幕,能同时为200名观众呈现立体天幕效果。B馆由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观上,呈现周边扭曲的“空间纹理”(这种现象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阐释的巨大质量天体迫使小质量天体扭曲变形,并吸引小天体坠入)。而在新馆内部,宇宙剧场、动感影院等重点空间被安放在巨大的小提琴形状的弦体中间,如同弦体震动中产生的基本粒子,其所依据的超弦体理论阐释了重力与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在直径极为细小的弦体震动时产生的)。
宇宙剧场
宇宙剧场
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家球幕立体宇宙剧场。半径18米,倾角15度的标准半球内配备产自美国的全铝质金属球幕作为全天域银幕,剧场内播放超高分辨率的细腻画面搭配高浸入式显示技术,3D效果卓越超群。
4D剧场
位于北京天文馆B馆2楼,整个影院可以容纳200名观众同时观看,观众观赏影片时需戴上特殊的偏振立体眼镜。根据影片情节的发展,特效设备会产生出喷水、喷风、闪电、捅背、滚珠、耳风和拍腿等特效。
3D剧场
位于北京天文馆B馆地下一层,共设座椅116席,银幕宽12米、高9米,是个阶梯型的小巨幕影院。剧场采用了先进的播放设备,引进4K高清科普节目,画面效果真实、清晰。[2]
另外,位于建国门外的北京古观象台也归北京天文馆管理,古观象台是中国古代的皇家天文台。
中国博物馆.展出内容/北京天文馆
快乐探索宇宙
月球车
“快乐探索宇宙”展览位于北京天文馆B馆一、二层,于2006年7月6日面向公众开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天文展览。在内容上,“快乐探索宇宙”展览动态地、立体地、系统地展示从地球到宇宙、从地面观测到空间观测、从宇宙大爆炸到宇宙演化等各种天文知识。在形式上,考虑建筑本身强烈的个性和现代感,采用与建筑相协调的全新展示形式,最大限度地追求总体展示效果,将展览融入建筑当中。在展示技术上,运用了各种先进展示设备和技术,从而在抽象的围合空间内营造出了遨游太空、探索天文奥秘的氛围。
“快乐探索宇宙”展览共包含了:体验月球、穿越水金地、
火星
风光、小天体世界、
木星
之旅、
土星
奇观、探寻天海冥、望星空、太空小影院、宇宙的尺度、天文未解之谜、宇宙的历史、游戏探秘区共13个展区。
1.体验月球
在几分形似月牙的展示空间内外,为观众提供展示舞台,内部在影片结束后可以试驾月球车。其中月球模型直径为760毫米,比例为1:4600000。月球模型表面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标注了近2000个月球地理信息名称,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标明了月球环形山、月海、月湖、月沼、月溪、以及阿波罗登月点等信息,其中用红色字体标注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月球环形山。月球模型外侧两端装有轴承,可用手转动观看其表面的图案。
穿越水金地
2.穿越水金地
旋转的运动形态,在这个造型奇特的空间里,观众可以在行进中领略
水星
、金星、地球的知识影片。并将看到三颗行星的模型:
水星模型直径为153毫米,比例为1:31900000,主要根据水手10号飞船探测资料,通过数据转化和程序设计将水星表面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球面图形,制成水星模型,由于没有对水星的另一面进行探测,模型的两面都再现了水星正面的地貌特征。
金星模型直径为380毫米,比例为1:31900000,主要根据麦哲伦飞船雷达探测资料,通过数据转化和程序设计将金星表面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球面图形,制成金星模型。
地球模型直径为400毫米,比例为1:31900000,主要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有关空间摄影资料制作,再现了地球的陆地、海洋颜色等信息。
3.火星风光
一个类似雕塑的半球形,把有关火星的故事囊括其中,透过一个个旋窗,观众可以观赏到火星风光。
小天体世界
4.小天体世界
小天体世界介绍了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相关天文知识,展示了陨石坑图片,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珍贵的陨石: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串足迹,同时取回月亮岩石样品。1978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时,代表卡特总统向华国锋主席赠送了一块月岩样品,仅重1克。欧阳自远院士及其研究人员拿走0.5克进行科学研究,而另外0.5克月亮石就在北京天文馆B馆一层的小天体展区内。
5.木星之旅
在巨型的双曲面空间里,展示的是探索木星4颗最主要卫星的故事,它们是木卫一至木卫四,由于这4颗卫星都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的,所以也叫伽利略卫星。
6.土星奇观
土星的故事是在外形仿佛是由巨大吸引力所形成的空间中展示开来。
7.探巡天海冥
巨大的抽象形态,表达了宇宙的广博与震撼,在2006年8月24日的行星定义中,冥王星成为了一颗矮行星。
望星空
8.望星空
天文台抽象造型,通过该展区的介绍,观众可以对天文望远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和认识。展区里有各种望远镜解剖模型及相关介绍:双筒望远镜、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
展区还有个模拟天空的穹顶,镶嵌了全天88个星座中的一些主要星座,即北天星座21个和南天星座23个。星座主要亮星之间用蓝色的发光线连接,便于观众识别和记忆星座。除了星座的主要亮星外,还镶嵌了许多亮度不等、位置随意的小星星(这些小星并不代表它的真实位置,只是示意繁星满天)。在穹顶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操作台,上面有星座按钮。无人按动星座按钮时,自动讲解星座,在此过程中,如按下某个星座按钮,自动讲解停止,开始讲解所按下的星座。
9-10.太空小影院和宇宙未解之谜剧场
利用影片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天文知识。同时,这里也作为休息区供观众在此休息。
11.宇宙的尺度
观众可以通过巨幅天文壁画,了解整个宇宙的层次结构。
12.天文未解之谜
通过巨型天文壁画,让观众了解人类身处的宇宙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化场景,以及众多的未解之谜。
13.游戏探秘区
在此区域,观众可以从游戏中获取许多关于天文、关于宇宙的知识。
时空穿梭机
体验穿梭区
“宇宙时空穿梭机”互动展项是由北京天文馆策划、设计、制作完成的主题式互动展项,于2011年8月在北京天文馆B馆地下一层西侧展区面向公众展出。 此展区为观众设计了故事化的观展过程,主要包括知识预备、选拔考核、体验穿梭三个部分。观众通过学习考核能够成为一艘宇宙时空穿梭机的队员,在这个具有科幻色彩的穿梭机的带领下,队员们将能够观看宇宙演化过程的几个典型阶段。在观看的过程中,队员们还将遇到几个以互动游戏形式出现的特殊情况,需要驾驶穿梭机去亲身经历这些特殊情况。游戏互动环节中还引入了团队合作和比分排行的概念,让队员在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和竞争的感受。
知识预备区:
一幅约9m长2.5m高的主题展板,整个展板就是一幅宇宙演化的画卷。在相应的位置配上简明的文字予以介绍,使得观众能够直观的了解宇宙诞生及演化的相关知识。
选拔考核区:
两台考核机将随机提出10道问题,观众需要正确回答6道及以上问题后,方可获得“宇宙时空穿梭机”的登机牌。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能够在知识预备区的主题展板上寻找到。
体验穿梭区:
获得登机牌的观众经过装饰为黑洞的大门进入体验穿梭区。穿梭区共有4台穿梭机——天鹅号、英仙号、猎户号、人马号,每台2名,同时可容纳8名观众。体验穿梭时间长约8分钟。
“玩转星空”互动科普展览,是针对中小学所学基础天文知识,专门设计制作的一套互动的长期展览。展览位于北京天文馆A馆西展厅。
展览含有14个核心展项:
1、真实星空演示仪,2、国际通用活动星图演示仪,3、中国古代活动星图仪,4、极地地区太阳高度变化演示仪,5、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变化演示仪,6、赤道地区太阳高度变化演示仪,7、太阳高度变化原理演示仪,8、月相成因演示仪,9、内行星视运动演示仪,10、外行星视运动演示仪,11、黄道13星座及太阳位置动态演示仪,12、天球坐标演示仪,13、日月食演示模型,14、日食和月食互动多媒体。
临时展览
从地球到宇宙
嫦娥探月专题展览:
2007的10月24日开幕,由北京天文馆与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合作制作,内容包括:五组10余米长的图文板,一个1:2嫦娥一号模型,一个嫦娥一号奔月轨道模型,一个测控系统主要测控站的地理分布模型,3个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嫦娥一号搭载歌曲的播放欣赏,一共六个部分。
伽利略望远镜——改变世界的工具:
2008年10月15日开幕,是在北京市科协、北京天文馆、意大利大学教育科研部、意大利大使馆等多家单位的共同努力和沛纳海工作室的支持下,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IMSS)策划主办,意大利国立核物理研究所、意大利国立应用光学研究所、阿尔切德利天体物理台、穆拉诺玻璃实验站共同协办的。此展览主要有6个展区,从望远镜的起源开始讲起,回顾了伽利略制作望远镜、使用望远镜的历史,描绘了十六世纪以及之后的一百年里望远镜的发展过程,讲述了望远镜在时间计量以及经度测量上的重要运用。
从地球到宇宙:
2009年1月27日开幕,此图片展是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在天文年里开展的众多天文活动之一,从大量拍摄得到的天文图片中挑选出50余幅图片,内容涵盖了从卫星到行星、从星云到星系等多种天体,每张图片都配有详细的注解。
中法2009国际天文年展览:
2009年10月28日开幕,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法国驻华使馆科技处、北京天文馆和北京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共同制作。此天文年展览的内容有法国国家科学院制作的一个展览“太阳系”和一个互动多媒体科普项目“银心之旅”,还有《太阳鸟》和《爱情神话——牛郎星与织女星》两个电影。两部电影完全出自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和爱情神话影片却产自法国国家科学院,出自一位法国天文物理学家让-皮埃尔·卢米奈之手。展览中还有一件设计精巧的实物——法国阿丽亚娜火箭上携带的红外摄像机,它以不同波段的光在宇宙中拍摄了大量宇宙天体的照片。
天地玄石:
2010年春节期间开幕,展览包含三个平面展示区,一个视频展示区,以及一个实物展示区。平面展示区包括事件追踪、初识闪电熔岩、陨石知识详解;视频展示区放映《肥乡怪石追踪记》;实物展示区重点展示河北肥乡县的闪电熔岩和江西贵溪的大陨铁,天文爱好者捐赠的“假陨石”,天文馆馆藏的玻璃陨石等众多珍贵展品,以及被闪电击中的树枝、高压电线,还有北京天文馆老书记张秉昌油画《火流星》的复制品和闪电、流星图片。
日食瞬间——北京天文馆日食摄影展:
2011年3月12日开幕,展出由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者们拍摄的100余幅作品,作品取材于2008年日全食、2009年日全食和2010年日环食时的景象。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木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