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北斗女神徐颖:这项研究让鲁滨逊、少年派不用再漂流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394
0
2018-5-28 11:36:16
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孤独流浪的鲁滨逊,
奇幻漂流的少年派,
如果故事今天发生,
结局可能会变无聊。
北斗导航,中国名片,
漫步银河天际,凝望
地球
角落。
精准定位,实时传送,
知你身在何处,懂你心往何方。
“中国智造”的背后,
是一群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
“双11”入手种草已久的吹风机,
闲暇时间关注戛纳的红毯爱豆,
假期约上好友吃顿丰盛的晚餐
……
不同于旧电影里衣着简朴
彻夜伏案工作的科研泰斗,
徐颖和她的同事们
业余生活好像更加丰富多彩。
Work hard , play hard 。
新青年科学家真的变了吗?
“新青年”演讲
第21期
邀请“北斗女神”
徐颖
聊一聊科学家的变与不变
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徐颖。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
科学的变与不变
。
刚才主持人介绍的时候,提到了一个称呼叫做“北斗女神”,其实不管听了多少遍,我还是特别不适应这样的一种称呼。作为一个求实讲真的科研工作者,我非常清楚我的颜值,离大家的称呼还有极大的差距。
其实我们还是更希望大家叫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
大家觉得科学家似乎不太适合女性,事实上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以前有一个学生,来我们这做一个保送的面试,她也是一个女孩,当时我们并不以性别来判断是否能适合做科学,用性别判断这一点和用星座判断这一点一样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当时我问她说:“你为什么要来我们这呢?你对卫星导航有了解吗?”她说:“其实我不太了解卫星,我就想知道卫星为什么挂在天上不掉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
所以当时虽然我们觉得她对卫星导航并没有特别大的了解,但是她具备了做科学家的第一个基本素质,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
后来我们收下了她,现在也顺利毕业之后留在我们单位,做得也非常好。
那么说到这里,要给大家讲一讲我的科研工作。我是做什么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后面的这几个数字,大家知道这个数字是什么吗?这个数字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新华社大礼堂的坐标,是我们这个大礼堂的经度和纬度。
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给大家一个导航定位这样的服务。
我们国家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叫做北斗系统,在全球有四个能够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我们把它叫做GNSS俱乐部当中的四个VIP会员,你们也可以管它们叫做F4。
这当中包含了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和我国的北斗系统。其中GPS系统是建设最早使用最广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大概在几年前的时候,我们还听过类似这样的说法,
说GPS系统是正版,GLONASS系统是高仿,伽利略系统是低仿,我国北斗充其量只能算是淘宝“九块九包邮”的一个产品,但是这个说法在近几年我们已经不怎么听到了。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部小说叫做《鲁滨逊漂流记》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系统不具备通信功能,那么鲁滨逊他只能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是他并不能把这个位置发送给别人,所以他还是只能寂寞地在他的荒岛上,做一个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苦男子。
但是如果具备通信功能会怎么样呢?他可以把这个信息再发送给他的小伙伴们,小伙伴们就会来救他了。
所以这就是曾经被“GPS之父”帕金森教授所盛赞过的北斗的导航通信一体化的功能。
既能够知道我在哪里,也能够知道你在哪里,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
北斗系统将会在今年年底覆盖“一带一路”地区,二零二零年左右覆盖全球,真正实现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北斗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肩再到在某些功能上能够超越这样的一个过程,离不开所有科研工作者的付出和心血。
今天在新华社跟大家讲这个题目,是因为总是有记者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科学变了吗?”我们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科学变了。祖国最近几年日新月异,有很多的大国重器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大的惊喜。
但是我们再想一想,科学没有变,科学精神没有变。
虽然我们对于科学精神,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
但是“严谨、创新、耐得住寂寞、做对国家有用的东西”这样的科学精神从老一辈当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这是所有科研工作者不变的初心。
其实国家对于我们来讲,从来不曾亏待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我们不要总是把个人的科研工作和国家的利益放到两个对立面。
我们应该是寻求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自己所做的东西能够对国家有用、人民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去追寻我们的满足感和荣耀感,这其实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
我是新青年徐颖,谢谢大家!
访谈实录
问:女科学家的工作会受到性别制约吗?
答:我觉得不见得是受到性别制约,但是
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就是工作和生活之间你确实是很难去协调的。
因为人的精力其实是有限的,如果说你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工作上,那你就没有办法把很多时间放在生活上。
其实对于男女来讲都是一样的,如果他在生活上放了很多时间,可能放在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就会比较少,所以这是有一个取舍的。
其实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可能都很难能够去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照顾得特别好。
问:“新”“老”科学家身上的相同与不同?
答:我觉得不同的是,比如当代的科学家,
除了是科学家之外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没有大家想象当中的那么神秘,科学也没有大家想象当中的那么高不可攀。
其实科研它就是一项工作,所以普通人各种各样的情况在科学家身上也都会有。比如,大家通常会觉得科学家是不是很木讷,一天到晚像书呆子啊等等这样的一些形象,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科学家非常多才多艺,也非常热爱生活,有各种不同的爱好。
这个可能是让我们觉得和心目当中的“老”科学家不太一样的地方。
但是有什么东西没变呢?这就是我们说的“科学精神没有变”。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精神”的定义,但是我们觉得像
严谨、创新、耐得住寂寞、为国家做贡献等等
这样一些科学精神,我们觉得其实是一直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传承下来,并且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地、永久地把它传承下去的东西,这个是没有变的。
问:“新”科学家幸运在哪里?
答:
最大的幸运在遇上好时代嘛!
就是以前咱们国家的条件比较艰苦,也就是我们说的“一穷二白”的时代,可能什么都没有,包括科研条件啊科研仪器啊科研经费啊都是比较紧缺的,包括科研人才队伍,可能就是也没有这样的一个积累。
当然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科研设备也很好,科研条件也很好,然后科研队伍就是
有很多老一辈的科学家已经给我们奠定了非常非常好的基础,
所以幸运的就是遇上了好时代。
问:如何看待中国科研工作者“流失”国外?
答:其实我觉得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者也在国内,我不知道大家的关注度不够多还是什么样子。
从我个人来讲我就是一直在本土长大的这样一个科研工作者,不管我是在念书还是工作,都一直在我们国家里头,也从来没有出过国。
曾经有一段时间呢,我们国家确实对这种国外的科研工作者引进的力度非常的大,所以事实上也有很多比如在国外念完书之后就回到国内的。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其实也非常非常多,而且也会有国外的一些科研工作者但是和国内有非常密切的一些领域上的合作等等,这样流失国外的一个情况,我觉得以前可能曾经存在过。
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在不断地改善,因为国家确实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非常好的科研条件,包括非常非常好的科研设备仪器等等,所以国内的科研条件相对来讲也是挺宽松挺好的。
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包括一直在本土然后一直做这样的科研工作,或者说是出国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有这样的学习交流再回来也是非常多的。
为了核准一个数字,
实验室里的他们埋头几天几夜;
为了验证一个假设,
工地现场的他们反复论证研究。
不记得多少次披星戴月,
只记得无数次推倒重来。
他们是老一辈的接棒者,
严谨、细致、能吃苦;
他们是新时代的科学家,
专业、执着、有力量。
从昏黄灯光下的清瘦老者,
到喜爱时尚娱乐的新青年,
变的是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
不变的是对科学精神的信仰。
北斗从第1代到第3代,
2020年将实现覆盖全球。
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科学普及工作,
北斗人致力为科技强国梦培育沃土。
时光荏苒,长路漫漫。
谁来引领我们向远方启程?
就以北斗之名向未来进发。
5月30日,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新青年,执着梦想,创造当下。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木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