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科技日报:用“逼死me”精神给卫星装上“千里眼”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480
0
2018-7-17 15:23:18
用“逼死me”精神给卫星装上“千里眼”——记“巴遥一号”相机研制团队
“巴遥一号”相机研制团队成员在检测相机电路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供图
第二看台
李 莉 本报记者 付毅飞
7月9日,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以下简称“巴遥一号”)成功发射入轨,这是我国设计的首颗寿命长达7年的出口遥感国际星。该卫星搭载的两台全色多光谱相机分辨率优于1米,成像幅宽达到60公里。有专家评价,能达到如此指标的相机,在国际商业遥感领域仅此两台。
打造“独二无三”相机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的研制团队。当科技日报记者问起这一年多的攻关历程,团队小伙伴们用所名概括了一切:“508所的英文名字是‘BISME’,发音是‘逼死me’(逼死我)。所以我们就得用‘逼死自己’的精神,把产品做好。”
先过“巴式英语”关
2016年4月,“巴遥一号”相机项目正式启动,卫星总体要求2017年7月完成两台正样相机的交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的履约英文技术文件,全面配合用户方的监造。
对年轻的相机研制团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大考。出人意料的是,他们首先遇到的不是技术坎,而是语言关。
项目中,巴方聘请了拥有丰富卫星研制经验的法国顾问。和对方一交流,研制团队无不愕然。对方的英语发音并非他们熟悉的美式或英式,而是带有严重口音的巴式、法式英语。大家屏息凝神仔细听,却仍听得一头雾水。
项目指挥党一涵决定解决这个问题。她请来一位口语教师,成立了英语口语学习班,又找来巴基斯坦和法国口音的听力材料,帮助大家逐渐熟悉巴、法口音的发音特点。同时,老师也针对合同中常用的专业术语进行了教学。针对性训练一段时间后,团队成员进步神速,基本能与外方顺畅交流。
“不逼着大家跨过语言关,我们交流都成问题,无法想象研制该如何顺利推进。”党一涵笑道。
精心设计,打造“长寿”镜头
项目实施中,研制团队严把质量关,每个环节都追求完美。团队产保经理蔡媛媛更是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逼死me小马达”,实时跟踪产品质量,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按质量管理要求处理,绝不拖到第二天。
相机交付后,进入卫星总装阶段,研制团队得知所用的一种电缆在其他型号上出现了工艺缺陷。虽然该电缆已经通过了全面测试,并没有出现问题,但他们还是决定换掉。更换新电缆后,研制团队对相机分系统的全部项目重新进行测试,并与此前测试数据进行了比对,以确保质量达标。
高分辨率卫星对微振动要求极为严格。承担微振动分析工作的设计师根据微振动特点,从颤振源、传播路径、相机响应三方面进行建模分析,同时参考基线相机在轨的微振动表现,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经过对试验数据的细致分析,方才得出完全满足用户要求的结论。
由于“巴遥一号”设计寿命长达7年,研制团队精心设计了相机在单轨及连续多轨情况下的使用策略,详细分析了空间辐射环境和原子氧对电子器件及光学镜头的影响,以确保产品能达到使用寿命要求。
探索出口相机研制新模式
“‘巴遥一号’相机项目为我们开创了全新的研制模式。”该项目负责人胡永力表示。
巴方此次聘请的顾问,全部是参加过法国卫星研制的老专家,在遥感领域造诣颇深。他们从总体、分系统,到单机、产保全程监督,从设计、工艺到原材料都提出了严苛要求。这样的合作,使得该项目研制流程更加符合国际化标准,创建了我国对外出口相机国际化履约标准,形成了完整的文件体系,为我国后续研制国际卫星相机奠定了基础。
“同外国专家交流,不仅提高了团队的研制能力、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技术实力和‘逼死me’的精神。”胡永力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撬动更大的国际商业遥感市场,在产品研制、履约、在轨售后服务等每个环节比照国际一流水平。”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木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