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周六凌晨,一起来看加长版月全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红矮星
高级会员
439
主题
-1
回帖
999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积分
999
私信
航天
264
0
2018-7-28 01:19:02
来源:科技日报
7月底又有天文大戏上演——月全食。
这次月全食将出现在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不管你在中国什么地方,都将有机会目睹。如果以前没有认真欣赏过月全食,或者没看够,这次千万别错过。
因为,据报道这次月食的全食阶段长达1小时44分钟,可能是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全食。
可观赏红月亮近两小时
据测算,此次月全食于28日2时24分发生初亏,6时19分复圆。其间约1小时44分钟,月球完全处在
地球
阴影中。为什么持续时间这么久?月全食的时间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
太阳
公转,月球又绕着地球公转。发生月食的条件是,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中间,挡住了太阳光。月全食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密切相关。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介绍,这次月全食的时间比较长,与月球恰巧位于远地点,与地球的距离比较远有关。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绕主星体运转,它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由于月球位于远地点时,是绕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时候,因此穿过地球阴影的时间就长。”平劲松说。
解释月全食持续时间,地月距离是最老生常谈的原因。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平劲松介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日地距离。现在夏至刚过去一个月,夏至是一年当中日地距离最远的时候。同样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这也是一年当中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比较慢的时候。
也就是说,在太阳、地球、月球正好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地球运转速度比较慢,其阴影遮挡月亮的时间比较长,这也会使月全食的时间加长。
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就形成了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全食。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可并非易事。未来几十年内可能还会发生很多次月全食。但月全食出现时,月球并不位于远地点,或者地球并不位于远日点,月全食时间都会相对缩短。所以这时长1小时40多分钟的月全食真可谓大大的巧合。
假如你曾看过月全食,也许曾留意,月全食出现时,月亮表面会变得红通通的。正因如此月全食又被称为“血月”。
平劲松解释说,发生月全食时,月球处于地球的影子里,按说在地球上用肉眼看不到月球。但是地球的大气相当于一个球状透镜,一部分日光通过这个球状透镜发生了折射,照到了月球上。
而且,在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的过程中,除了红光之外,其他波长较短的光大多被大气层散射向四面八方。波长比较长的红光照到月亮上面,月亮又把红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发生月全食时,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月亮红通通的。
前后都有日食“奉陪”
这次月全食的有趣之处还在于,它位于两次日食中间。7月13日发生了一次日偏食,28日凌晨发生月全食,等到8月11日又会出现一次日偏食。
不到一个月内,三场天文好戏连连看,背后又有什么奥妙?
“这也是一种巧合,只是按照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规律,碰巧在这段时间出现了这种现象。”平劲松说。
这个巧合细究起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还得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关系说起。
“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被称为黄道,周期为一年。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被称为白道,周期为一个月。这两个平面并不重合,中间存在大概5°9′的夹角。”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介绍。
出现日食的条件是,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出现月食的条件是,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所以日食发生在新月时,月食则发生在满月时。
“但黄道和白道并不重合,所以虽然新月和满月频繁出现,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并不总能构成一条直线,所以未必会出现日食或月食。”朱进说,只有太阳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同时又出现新月或满月时,才会出现日食或月食。
朱进介绍,这次出现两次日食“夹”一次月全食的情况,巧就巧在,太阳最近运行到了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月球也正往交点方向运行,而且出现新月,因此发生了日食。半个月后,月球运行到交点附近,赶上满月,又出现了月全食。再过半个月,月球又变成了新月,太阳仍在交点附近,月球距离交点也不远,所以还会出现一次日食。
日食和月食,到底哪个更常出现?平劲松介绍,根据地球和月球运行规律,大约每18.6年日月食的发生规律就会大致重复一次。在每个周期里,日食发生的概率高于月食约40%——日食每年约发生2.1次,月食每年约发生1.5次。
“但由于日食发生时,在地球上的阴影区范围窄小,从同一个地区日食、月食的可见情况以及日食、月食在地球上可见区域面积考虑,月食的可见概率还是高于日食的。”平劲松说。
天文观测的宝贵窗口
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月全食有了科学的解释,不再被看作“天狗吃月亮”或不祥之兆。其实,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天象,月全食是科学家进行天文观测的宝贵窗口。
平劲松介绍,历史上对月全食的观测,让人类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也支持了日心说取代地心说。自从有了牛顿定律和开普勒定律来演算地球轨道、月球轨道之后,天文学家又开始利用月全食来观测月球对其他恒星的遮掩现象。
这种观测有几个作用。
一个是由于恒星的位置相对已知,通过对月全食进行观测,即使没有探测器飞到月球上去,也能够精确测量月球形状和边缘的形貌。反过来,在精确测量月球的形状之后,依据地月运动规律,在发生恒星遮掩月球现象时,可以通过观测来推测暗弱恒星的空间位置。
此外,在发生月全食时,还可以通过月球探测器来探测月全食导致的月球空间环境的变化。因为这种时候,太阳风会突然被地球遮挡,月球表面的电离效应会发生很大变化。
说到月球探测器,月全食也会对它们产生一些影响。
平劲松介绍,月球探测器一般以太阳能作为能量来源,一旦发生月全食,就相当于暂时“断粮”,失去了能量来源。而且,没有了光照,探测器会处于极端低温环境,反过来又需要耗费大量电能。所以对它来说,确实是比较难熬的时光。
所以月球探测器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也会考虑到月全食的影响。假如真的碰上了月全食,一个帮助月球探测器“熬”过来的有效办法就是关闭其他高耗能工作任务,使剩余的能量能够维持其基本运转,且不被冻坏。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