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嫦娥四号着陆器月球车外观首次公布 月球车全球征名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太空人
高级会员
402
主题
-1
回帖
980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积分
980
私信
月球
363
0
2018-8-15 13:18:44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赵竹青)嫦娥四号任务计划于2018年12月实施,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活动首次公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
+ f, ?1 g; s% \ X
1 P- z2 [' i# N/ l9 S
嫦娥四号着陆器(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 P" {. c4 l$ o1 b" o* ]1 A9 M" `
) c8 B" L, M& U* x7 W
嫦娥四号月球车(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 v. Q t7 _' F. i, n; e7 P3 \
首次着陆探测月球背面
1 L1 `2 A% E: {. M
由于月球的自转特点,月球有一面永远朝向
地球
,而另一面总是背向地球——因此,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9 @' G6 U b$ j
受测控通信条件的限制,全世界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月球探测器能够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目前得到的有关月球背面信息,都是通过遥感探测和所拍照片而获得的。
]$ n! ]# o( h
在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为充分利用已有的产品条件,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方案,在2018年的5月发射中继星,在2018年12月发射嫦娥四号着巡组合体,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 C1 ?2 U5 b: |, n, J
工程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双重跨越和创新
) _7 O* N3 P1 z3 @0 Y( T$ g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表示,从表面上看,在月球背面和正面着陆在“落”月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工程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双重跨越和创新。
' t' v/ R! a" m( h# ^ \7 v3 [- G
他表示,首先,因为月球整体的阻拦,使月球背面成为与地面通信和测控的禁区。我国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目前工作在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将为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和数传服务。
, Z i! |) f' m6 g# q
其次,由于月球正面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干扰,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 R' [7 R! R$ d
再次,充分利用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月壳岩石独特条件开展地质特征勘查,有望在国际上建立集地形地貌、浅层结构、物质成分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和演化模型,获得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
) q( L. U4 s+ I4 c3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承担月球背面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基本继承了玉兔号的状态,但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和科学目标的实际需要,也作了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调整。
: w, `( @6 r5 C$ d& Z
启动月球车全球征名
, N* [; z. f$ J) f( P
据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从2018年8月15日开始启动,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8月16日至9月5日,提交名称,函审备选;9月上旬,组织初评,遴选十强;9月上旬至9月30日,网络投票,评选前三;10月上旬,终评加权,确定三甲;10月上旬,程序报批,公布征名结果。
. j T9 X. f5 L
此次征名活动由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办,国家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科院月球与
火星
探测总体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等协办。征名活动将聘请航天专家、社会文化名人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名称进行筛选把关。
" A0 N( z3 U9 h/ e% x& g- l+ D
刘继忠希望,通过开展全球征名活动,展示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的国家形象,增进大家对嫦娥四号任务重大意义的深刻了解,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 R* I) b: N% A: W
5 k0 Q+ V5 }, K, P6 f2 G
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航天
黑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