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SpaceX
SpaceX推环月旅行 打响商业太空竞赛第一枪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红矮星
高级会员
439
主题
-1
回帖
999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积分
999
私信
国外航天
583
0
2018-9-21 11:50:03
SpaceX推环月旅行打响商业太空竞赛第一枪
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抢食太空旅游,环月旅行目前并不是太空旅游主流,多公司布局亚轨道旅行
在经历了早前特斯拉交付困难和私有化风波后,马斯克终于迎来好消息。
9月18日,Space X正式公布首位绕月旅行的私人乘客身份,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将成为第一个私人绕月旅行的乘客。前泽友作表示,能成为世界首位私人乘客进行绕月飞行意义重大,他可能会携带他此前收藏的画作一同进行绕月飞行,其中就包括毕加索等名人的画作。
而正式公布首位绕月旅行的私人乘客身份,让SpaceX迎来了To C的商业化曙光。此前,SpaceX面对的是企业用户。这将成为SpaceX重要财源。马斯克曾表示,只要每年发起1到2次登月旅行,这项任务就将贡献SpaceX总收入的10%-20%。
不仅是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抢食太空旅游,不过短期内,环月旅行并不是太空旅游主流方式,眼下更多的公司正在布局的是亚轨道旅行。
“一项又花钱又危险的事”
据报道,环月旅行乘客将花费至少数千万美元;前泽友作目前是日本第12大富豪
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这是一项又花钱又危险的事情。
航天始终是高风险行业,SpaceX的跨时代方案也不例外。马斯克明显也意识到风险,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时,他曾说,只要不炸毁发射平台,猎鹰重型火箭首秀就算成功。
前泽友作表示,月球之行很危险,目前还没有进行任何的训练,不过,未来将会和SpaceX协商进行针对性的一系列规范训练。
那么这次参与环月大冒险价格是多少?
据《纽约时报》报道,这次昂贵的SpaceX私人环月旅行将花费至少数千万美元。但昨天的发布会上,马斯克和前泽友作均未透露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前泽友作(Maezawa Yusaku)是日本亿万富翁。新京报记者查询福布斯实时亿万富翁排名发现,前泽友作Maezawa目前是日本第12大富豪,身价29亿美元,全球排名791位。其在美豪掷上亿美元买艺术品而名声大噪。
而这实际上是SpaceX第二次宣布它将把游客带到月球上并返回。2017年2月,马斯克就曾透露,已经有两个人为月球巡航定下了押金,这两个人将乘坐猎鹰重型火箭登空。
如果登月计划顺利实现,这将成为卫星发射之外SpaceX的重要营收来源。马斯克曾表示,只要每年发起1到2次登月旅行,这项任务就将贡献SpaceX总收入的10%-20%。
不过前期投入依然巨大。马斯克透露,绕月飞行任务将由BFR搭载BFS飞船完成。他透露,现在投入在BFR火箭研发的资金在500万美元左右,预计未来要投入50亿美元。
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抢食
环月旅行目前并不是太空旅游主流,更多公司在布局亚轨道旅行;业内人士称,即使是亚轨道旅游,国内也大概需要5至10年才能实现
在商业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前,SpaceX、蓝色起源等公司的营收全部来源于卫星发射服务。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2017年卫星发射市场规模约合60亿美元。
在早期,各国政府是卫星发射的主要客户,SpaceX的成长也是站在NASA的肩膀上。根据2012年SpaceX公布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在其10亿美元营收中,大约有50%来自NASA的开发和发射合同,而且这些发射合同在签订时均已获得定金。
同时随着商业卫星的蓬勃发展,民营火箭企业的订单量快速上升。去年SpaceX副总裁Patricia Cooper曾透露,公司计划在六年时间里通过发射4425颗卫星组网,届时SpaceX将不仅是火箭发射公司,同时亦是一家宽带卫星互联网运营商。
由于商业载人航天的技术要求极高,截至目前尚未有民营火箭公司真正能提供太空旅游服务。国内民营火箭企业星途探索CEO梁建军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即使是亚轨道旅游,国内也大概需要5至10年才能实现。
因此,环月旅行将是SpaceX乃至全球民营火箭企业进军商业载人航天的第一枪。
除了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等亦将目光投向太空旅游市场,这些民营火箭公司的加入将降低太空旅游的成本。
不过短期内,环月旅行并不是太空旅游主流方式,眼下更多的公司正在布局的是亚轨道旅行。所谓的亚轨道旅行,即是将乘客送到距离地面100公里的太空,乘客能够在短时间内体验微重力环境,观赏到只有少数人能够看到的
地球
景象。蓝色起源计划在明年向游客提供亚轨道旅游服务,每位乘客的收费约在20万至30万美元区间。而维珍银河每张太空旅游票的收费标准为25万美元,目前在全球已售出650张票。
此外,太空酒店也是另一个重点发展方向,美国休斯顿太空旅游公司Axiom Space就计划在2020年推出国际空间站旅行业务,该公司计划将让太空游客在国际空间站(ISS)停留7至10天,人均费用为5500万美元,这项服务预计在2022年推出。
■ 商战
马斯克VS贝索斯:硅谷富豪的商业航天对决
Space X在商业航天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毋庸置疑,但瞄准登月计划的不仅仅是Space X,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创办的太空冒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也在积极推进“蓝月亮”计划。
日前,蓝色起源宣布已制定了新计划,目标是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人类定居点,并且在未来五年之内展开登陆月球任务。
蓝色起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A.C。查拉尼亚表示,该公司的“蓝月亮”计划是为开发月球登陆目标实施的第一步。“我们正积极地研究蓝月亮计划的落实步骤,通过我们的能力以及与更多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尽可能实现月球定居计划。”查拉尼亚表示,“蓝月亮”登陆计划可能会在2023年之前完成。
不过目前,蓝色起源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亚轨道太空旅行,其亚轨道宇宙飞船New Shepard正在进行非载人飞行测试,并且可能在2018年年底开始搭载乘客测试飞行,预计向首次进行太空旅行的每位乘客收取20万美元至30万美元不等的费用。
贝索斯和马斯克在商业航天的竞争由来已久。硅谷资深科技记者阿什利·万斯在《硅谷钢铁侠》一书披露,当年贝佐斯创建蓝色起源时,就曾经明目张胆地挖走了世界顶尖搅拌摩擦焊接专家雷·米耶科塔(Ray Miryekta),此事拉开了贝佐斯与马斯克纷争的序幕。
“杰夫聘用了雷,而且竟敢用他在Space X的工作成果申请专利,” 马斯克说道,“蓝色起源强攻这些专业领域人才,开出如双倍工资这样的条件。我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并且显得鲁莽无知。”
据报道,在蓝色起源大量挖角Space X后,Space X开始设置邮件过滤器,滤掉所有带有“blue”和 “origin”的邮件,以杜绝其挖人墙脚的行径,此后马斯克和贝佐斯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他们再也不一起聊登陆
火星
的共同梦想了。“我认为贝佐斯妄想成为国王,”马斯克说,“他有不懈的工作热情和称霸电子商务领域的雄心。但说实话,他真不是个有趣的家伙。”
虽然贝索斯每年斥资10亿美元为蓝色起源输血,但从技术上来看,蓝色起源与SpaceX的差距仍很大。为了加快追上Space X,蓝色起源正加大科研工作的投入,如今公司1500名的员工数量相比2016年初增加了一倍以上。
■ 解析
马斯克的太空梦
借助较低价格和可重复使用的助推器实现航天运载商业化运营
马斯克的太空梦源于一次意外。2000年底,马斯克和家人去非洲旅行,结果意外染上了疟疾,几乎接近死亡边缘。这让马斯克意识到生命短暂,他萌生出与乔布斯类似的想法——要抓紧时间做伟大的事情。
为此他决定进军火箭业,完成自己儿时的太空梦。
2002年6月马斯克正式创办Space X。
Space X成立之初并不被看好——“猎鹰1号”火箭最初的3次测试飞行均宣告失败。2008年底,马斯克的资金只够一次火箭发射,如果失败,Space X将会破产。但幸运的是,当年9月,第四次火箭发射成功了,马斯克拿到了NASA的16亿美元合同,缓解了SpaceX的财务危机。
SpaceX像条鲇鱼,借助较低的价格和可重复使用的助推器,打乱了全球发射业务,航天运载首次实现商业化运营。
在宣布此次环月旅行计划前,Space X已部署商业载人航天业务,而且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是殖民火星。早在2017年1月,马斯克就曾宣布要在2018年启动载人登月计划,随后去年年底,SpaceX的工程师们在美国洛杉矶港的巨大的白色帐篷建造名为BFR的星际殖民飞船。马斯克介绍,BFR在加满燃料的情况下将重达4082吨,可装载150吨货物,并可运送100名乘客前往火星。
马斯克公布的时间表是,Space X将在2025年送人类上火星,这样的殖民计划最终将会挽救人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任娇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