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科技日报:首颗中法“混血”卫星升空 新型载荷一天可覆盖全球海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389
0
2018-10-30 13:09:48
本报记者 付毅飞
中法两国共同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10月29日08时43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正式交付使用后,该卫星将在距地面520公里的轨道上不间断工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表面风浪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观测数据将被中法两国共享。
该卫星研制历时十年,中方负责提供卫星平台、海风观测载荷以及发射测控,法方负责提供海浪观测载荷。其不仅是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里程碑,也成为双方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加强合作的具体体现,将推动两国海洋卫星工程发展和卫星应用服务水平的提升。
十年孕育,中法团队紧密合作
2006年10月,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双方航天局局长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关于联合开展空间技术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和空间探索的谅解备忘录》。
作为我国首次与世界先进宇航机构在卫星系统层面的合作项目,中法海洋卫星受到了高度关注。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期间,专门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视察正在测试中的卫星,看望了卫星研制团队。
在项目论证、方案设计、单机研制、整星集成测试、发射测控各环节,五院团队始终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与法方研制团队保持紧密合作。针对卫星研制环节多、研制方多的情况,五院团队联合法方开展了整星总装、集成、测试工作,以及阶段评审工作。双方在现场实现协同,共同保证了卫星工程圆满成功和科学目标全面实现。
在后续数据处理及应用过程中,双方还将本着平等、互惠、共享原则继续合作。
新型载荷赋予卫星更多新技能
中法海洋卫星基于我国CAST2000卫星平台,由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其将用于获取海面风场、海浪波普信息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
据该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王丽丽介绍,卫星平台上创新集成了两种新型微波遥感载荷,赋予了卫星更多“新技能”。
其中,由五院西安分院与兄弟单位联合研制的微波散射计,是目前世界上首台扇形圆锥扫描散射计。
微波散射计具有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特点,一天时间可以覆盖全球海域,这样的探测能力将使该卫星在海面台风等海洋环境监测中发挥独特作用。
例如,当台风还是热带低压状态时,微波散射计就能捕捉到它在洋面上的形态特征,将观测数据实时地发往用户,为相关部门分析判读及预报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准确捕捉台风中心并跟踪其位置变化,可以获取台风的行进路线及移动速度,这些资料有助于直观有效地判断台风强度及破坏性。
该卫星的数传分系统由中法联合研制,负责接收遥感载荷传来的数据并进行编码,随后将数据存储或直接传回地面接收站。
是存还是传,数传分系统能自主智能化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卫星上的固态存储器采用了分区设计,中法双方可分别使用,互不干扰。
7颗小卫星搭上“顺风车”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除了将中法海洋卫星送入轨道,该火箭还利用剩余运载能力,以“顺风车”的形式搭载了7颗小卫星。这也创下了该火箭搭载小卫星数量的纪录。
据长二丙火箭副总设计师徐勤介绍,以往该火箭除了主星任务,最多只能搭载1至2颗小卫星。为适应“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研制团队对箭体结构进行了改造,设置了卫星搭载环形安装平台,便于小卫星的搭载安装。同时增加了搭载控制器,目的是收到主星实际分离信号后,依照时序发送给其余的“乘客”,由小卫星们自行完成分离动作。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国外航天
UFO
图片
月球
土星
宇宙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