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美国DARPA:自带军民融合基因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ddfg
金牌会员
437
主题
-1
回帖
1016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0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4 积分
积分
1016
私信
国外航天
549
0
2018-11-20 22:15:47
编者按 军民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耦合程度越来越深,相互转换速度也越来越快,军民双方对融合发展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积极探索科技资源共享、发布军民共用技术订单和项目信息等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将会获得更多的启迪。《科技日报》国际部为此分析美国、以色列和乌克兰等成功的或曾经辉煌的军民融合案例,以飨读者。
全世界的“军迷”在吹牛时,“DARPA”绝对是高频词。
DARPA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缩写。这个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军方机构,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美国国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原始概念创新,引领武器装备发展,以避免他国“技术突袭”,并确保美国长期保持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技术优势。
互联网、GPS、纳米技术等,都源自DARPA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不仅奠定了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石,也因广泛应用到民用领域,催生了全球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生产力新增长点。
纵观DARPA发展历史,当年为应对苏联Sputnik-1卫星而紧急成立的这个部门,经历了早期航空航天项目整体移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承受过联邦军费拨款额锐减带来的经济压力,但其自带的军民融合基因,孕育成长出了一个超越实用主义的未来战争“预言家”。
有思想的项目经理,是颠覆性创新的稀缺资源
DARPA追求“思想”——要“看见”人所未见的前沿问题和潜在需求。
DARPA的英文全名是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其中Advanced本身就有“预先的”之意。为此,DARPA采用多种方法,打破禁锢思想的藩篱。
实际上,在DARPA局长们的访谈记录中提及最多的词并不是“创新”,而是“思想”。
史蒂夫·卢卡西克(1970年—1975年担任DARPA局长)就认为,“DARPA职员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思想,不限于思想来自于谁,也不限于源头”。托尼·特瑟(2001年—2009年担任DARPA局长)则坚信,“最好的项目经理必须从内心深处渴望成为科幻小说作家”。
项目经理是DARPA的核心。因此,在选择项目经理时,DARPA以创新思想为原则,不论年龄、学位学历、职称头衔和专业背景等。他们大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带着思想进入DARPA,全面负责为实现其思想所需的项目,平均每年研发经费大约为2000万—3000万美元,项目经理既是发起人,也是监督人。
例如,在DARPA信息处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伊凡·苏泽兰于1964年被任命为DARPA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管理每年近2000万美元的经费,当时年仅26岁。
而真正负责推进实施项目的,是无数防务承包商、学术机构或其他政府组织,其各自旗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其中。
多样化挑战赛,极大吸引民间智慧参与国防建设
美国国会已立法,对利用竞争和奖励推动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形式进行规范。
近年来,美军不断尝试通过举办多样化活动,吸引民间机构参与国防建设,包括带有高额奖金的大奖赛、实验性创新活动以及各类技术研讨会等。
美军组织完成的多项挑战赛都声名在外。例如,“无人驾驶车辆挑战赛”“机器人挑战赛”“复杂问题求解”等,在全球的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发烧友中,几乎成了决心发起挑战的终极“战场”。
DARPA作为美国典型的军民融合推进机构,提供了良好的竞争模式和研发环境——建立了汇集政府、大学、研究所、企业等机构的信息交流平台,保证了信息采集、公布、交流与处理的公开、公平,确保在正确的方向上,高效推动技术和产业转化成中长期战斗力。
比如,DARPA发起的“创新会馆”研究项目,将6组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集合起来,同吃同住,协同工作8周,以此研究在较短时间内、生活与工作一体的环境下,进行高效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可行性,以及针对国防部面临的部分技术难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美国人工智能发展,DARPA一直是主要支持者
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被广泛认为是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领域。其实,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DARPA的支持。
20世纪60年代末,人工智能就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项目被列入DARPA的预算。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DARPA已经成为美国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支持者,并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如自动语音识别和图像理解。
其中,从1976年开始的图像理解(Image Understanding)项目最初目标,是用5年的时间开发出能够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军事照片和相关图片的技术。项目参与单位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罗切斯特大学、SRI和霍尼韦尔公司等非军方机构。该项目一直持续到2001年。
公开资料显示,在人工智能研究上,DARPA不仅支持基础研究,如知识表达、问题解决以及自然语言结构等技术,也支持专家系统、自动编程、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实践证明,这些领域蓬勃发展的成果,已经在民用领域更多场景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军民两用技术转化,DARPA希望能再快些
今年4月,DARPA宣布,为鼓励民间厂商将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至“数日”,特设挑战赛并出资1000万美元奖金,奖励给最快发射的团队。
虽然商用火箭时代的来临,让火箭的发射频率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事实上这些火箭都是数个月甚至数年前就已下订单的,公司有充裕的时间去生产、排程,并且面对无止尽的各式政府文书。
但是,以美国军方的角度来说还不够快。
据了解,该挑战赛预计2019年举行,火箭公司事先不会知道发射地点或载荷内容,直到接到DARPA通知,要能立即空出两支火箭,并在几日内将DARPA指定的两组货物从指定地点送上太空。
有评论认为,1000万美元看似不少,但在火箭界还是微不足道。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为例,一次发射就耗费高达6000万美元。如果真有厂商参加这个竞赛的话,应该更多是看上了未来来自军方的潜在订单。再进一步,发射场的使用限制与政府旷日费时的文书往来才会是真正的“挑战”所在,DARPA发起的挑战,或将客观上促使政府大幅缩短流程,这样,所有民间厂商都能受益。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