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进展引关注 性能比肩土星五号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msjbd
中级会员
114
主题
-1
回帖
353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3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 积分
积分
353
私信
土星
249
0
2018-12-2 00:08:51
[闽南网]
对于关注中国航天发展的国人来说,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型号。而中国院士龙乐豪最近的一次讲座,让这一型号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很多外媒都用“超强”以及“超越欧美”等字眼表达其关注程度。不过接受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近些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一度达到现役火箭的第一梯队。但限于材料、工艺等基础工业不足等原因,中国运载火箭要想进一步提升尚需时日。
外媒紧盯中国“超强火箭”
“中国计划用超强火箭超越NASA”,法新社的这一报道7月2日被《印度时报》、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网站纷纷引用。报道称,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工程院“高级官员”龙乐豪表示,目前正在开发的长征9号火箭到2030年将能够携带140吨载荷进入近地轨道——这是
地球
观测卫星经常使用的轨道。相比之下,欧洲阿丽亚娜5号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0吨,而马斯克的“重型猎鹰”近地轨道有效载荷为64吨。此外,长征9号的运载能力还将超过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SLS),该系统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30吨,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
报道称,长征-9号将拥有一个直径10米的芯级,并拥有4个直径为5米的强大助推器。该火箭可用于载人登月、深空探测或建造太空
太阳
能发电站。
多型新火箭在规划中
记者调查发现,外媒报道源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系列型号总师龙乐豪日前在清华大学进行的一次专题讲座。在这次讲座中,龙乐豪谈及对我国火箭未来发展的构想时,首先提到了长征九号重型火箭。该火箭芯级最大直径达到10米级,捆绑4个5米直径的助推器,起飞重量4000多吨,起飞推力将近6000吨,低轨运载能力达到140吨。此外,还有捆绑两个助推器与不捆绑助推器的构型。据介绍,目前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攻关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世界第一件采用整体锻造技术的10米级铝合金环件,500吨级推力的发动机燃烧室试验件已诞生。
小火箭联合会创始人邢强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重型运载火箭,既是满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奔月梦想的必经技术途径,也是未来进行载人深空探测的技术基础。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火箭短期来看没有商业利益就主动选择放弃,而是应该迎难而上,担起重任,把重型运载火箭做好。
邢强认为,今后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将提供巨大的推力,让新型的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代表全人类重返月球、登陆
火星
、勘探小行星。
龙乐豪还透露,长征八号、长征七号A已开始研制,预计2020-2021年相继首飞。其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计划于2021年首飞,芯一级和助推器将进行整体垂直回收。而长征八号A运载火箭采用新概念设计研制,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两个2.25米直径助推器换成3.35米直径助推器,再搭配一个先进低温上面级。长征八号A运载火箭的高轨运载能力与长征七号A相同,但少了一级、两个箭体模块、5台发动机,既省钱又可靠。根据龙乐豪设想,到2030年,我国将拥有由小、中、大、重约10型运载火箭组成的完整的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近地轨道、火星转移轨道、地月转移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分别达到140、44、50、66吨。
中国火箭还需持续发力
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很多将“超强火箭”“超过欧美”等字眼放在醒目位置。不过接受采访的中国专家提醒,中国运载火箭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全面赶超欧美,可能还需要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投入。
专家称,仅从运载能力上看,长征五号已将进入世界现役运载火箭第一梯队的最前列。但运载能力不是全部,就技术水平而言,特别是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来看,仍有提高的空间,主要体现在相对于同类火箭发动机,其推力、比冲较低,火箭整体上较为复杂。再看长征九号,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0吨,但目前可能尚未立项。中国必须持续增加在火箭发动机研发上的投入,才能在火箭运载能力、经济性、可靠性以及技术的先进程度上实现赶超。龙乐豪在讲座中也坦言,我国材料、工艺等基础技术水平比较薄弱,运载火箭运载系数相对来说不太高,重型运载火箭、低成本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智能控制等技术还处在初期阶段,还需要一代代航天人持续奋斗。(张亦驰 刘扬)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天文理论
海王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