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国际空间站的20岁之"惑" 中国或给出答案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国外航天
485
0
2018-12-9 15:35:58
被誉为”的国际空间站或许正在经历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眼下,这座累计投入超千亿美元的人类太空”已经飞行了1998年20日,国际空间站第一个组件成功升空,开启了这座空前庞大的空间实验室的组建进程。“人类迄今制造的最复杂的机器“美到流泪”的赞叹。
不过,常年在
地球
上方400公里处的太空飞行,其实很难称得上舒适。小型陨石正在国际空间站的表面不断撞出坑洼。微小碎片穿透
太阳
能电池板的惊险一幕也曾经上演。更为揪心的是,今年的“天地对接”过程中已经连续两次出现事关宇航员安全的严重事故。而在技术问题之外,国家间的政治博弈、政策变化也在持续发生,这些因素都带来了人们对国际空间站运行安全乃至未来安排的讨论。
批评人士说,国际空间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建筑物。言下之意——钱由谁出历来是大问题。支持国际空间站运行的两大出资国是美国和俄罗斯。虽然美俄在太空领域的合作并未过多受到两国关系恶化的影响,但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已经改变的情况下,成员国能否找到继续运行国际空间站的理由?
三种命运结局
观察当前形势下的国际空间站命运,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茗对参考消息网提到了三种可能:延寿、私营或退役。
张茗说,从延寿方面来看,虽然国际空间站技术上的设计寿命是15年,但目前评估认为其至少可以再安全运行至2028年乃至21世纪30年代。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15国已经一致同意将其运行到2024年,考虑到硬件的老化和维护成本的上升,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延长运行仍是未定之数。
私营的提议则来自美国。作为近地轨道商业化一部分,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将于2025年结束对国际空间站的直接资金支持,把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整体或部分转移给一个或多个商业实体。
另外,就退役而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每年用于国际空间站的费用约占载人航天预算的一半,达30多亿美元。NASA希望国际空间站退役,以便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乃至登陆
火星
。
三条道路选哪条走目前全球皆无定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空间站短期内全面私营并不是一条现实路径。张茗解释说,一方面,由于国际空间站的年运营费用高达12亿美元,目前没有私营企业愿意全面接手国际空间站。另一方面,国际空间站作为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其命运需集体决策,美国虽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也不能自作主张。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将十分有限。此外,由于商业空间站不太可能在2025年前实现不依赖政府补贴的自足和赢利,考虑到逐利是私营企业的第一动机,短期内建设全新商业空间站代替国际空间站也不太可能。”张茗说。
中国或给出答案
从太空俯瞰地球、参与深空探索可谓全人类的梦想,然而7年前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之际,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中国参与使用。美媒曾有报道,正是这一背景迫使中国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本月上旬,珠海航展上,中国首次以一比一实物形式对公众展示“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建造。如果国际空间站在2024年退役,并且届时商业空间站尚未建成,中国空间站或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张茗指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不以与国际空间站一较高下为目标。中国建设的重点在于,在国际空间站以外为国际太空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和选择,并向全球开放。另外,单就数字而论,中国空间站需要做出的努力也还很多。
“中国即将于2022年建成的空间站重66吨、预期运行至2032年,而足球场大小的国际空间站重达400多吨,并至少运行到2024年;中国空间站首次征集共收到25个联合国成员国的36个合作项目申请,而国际空间站自正式开放以来不仅迎来了18个国家的232位宇航员入驻,而且为100多个国家开展了2500多项科学实验。显然,无论从吨位、在轨运行时间、入驻宇航员人数还是科学实验数目,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都存在较大差距。”他说。
中国已经正式向世界发出邀请:欢迎各国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合作,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空间站的开放将始终为以科学实验为目的的“所有国家”的合作探索提供选项。外空探索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相信这一领域的实践也将继续教会我们如何在自己诞生的这颗蔚蓝星球长久共存。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图片
火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