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开始争夺“太空房地产”?太空战需防止重模式轻创新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nbby
限制会员
427
主题
-1
回帖
-110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8 积分
积分
-1108
私信
航天
453
0
2019-1-21 09:14:39
文/宋兴国
在笔者走访商业航天企业的过程中,或戏谑或严肃,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到了一个词,“太空房地产”。
随着这些年来,楼市的几番波动,房地产这个词已逐渐被“妖魔化”,相应的,“太空房地产”也是如此。笔者一开始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也以为这是一个“贬义词”。
但了解下来发现,对于所谓的“太空房地产”,我们或许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争夺频率、轨道优先权
所谓“太空房地产”,是指一些企业目前加紧布局发射卫星,很多并不是已有实际的应用和变现模式。而是在抢占轨道资源和频率资源,争夺太空有限的资源。
实际上,一颗卫星在国际电联位置报批,不仅仅涉及地理位置,还涉及无线电频谱管理。卫星频率和轨道分配应遵守的国际法规,主要包括联合国《外层空间宣言》、《外层空间条约》、《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国际电信联盟公约》及ITU(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程序规则》、《建议书》等。
卫星轨道作为一种空间资源,可选范围有限自不必说。而什么是抢频段呢?原来,适合空地通讯的无线电频段,主要集中在部分频段上,其中大量已经被其他系统占用了,可供选择的窗口很小。
目前,为了避免各国的卫星网络互相干扰,国际规则中,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为“先申报就可优先使用”的抢占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各国首先根据自身需要,依据国际规则向ITU申报所需要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先向ITU申报的国家具有优先使用权;然后,按照申报顺序确立的优先地位次序,相关国家之间要遵照国际规则开展国际频率干扰谈判,后申报国家应采取措施,保障不对先申报国家的卫星产生有害干扰;国际规则还规定,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在登记后的7年内,必须发射卫星启用所申报的资源,否则就会无效。
因此,所谓的“太空房地产”,实际上是各国抢占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争夺太空发展的资源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
善用太空资源
反过来,说到商业航天,毫无疑问,由于卫星应用是产业链最终面向消费者的最后一环,视为整个业态“买单”的存在,如何抢占频率和轨道资源,也成为商业航天领域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商业航天领域,还没有找到一套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卫星应用还没有超脱“遥感、导航和通信”三大领域,尤其是如何从过去的对政府(2G)、对企业(2B)和对军队(2A),切入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2C模式,还没看到更好的办法。
那么,在这一背景下,商业航天在现阶段成为风口,除了政策利好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创业者、投资人进入到这一领域,是出于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他们认为这一领域存在“供给创造需求”的可能,就如同苹果之于智能手机,Facebook、Twitter之于社交媒体一样。
既然现在尚未有利可图,那么作为未来的蓝海,对有限的轨道、频率资源,“跑马圈地”,成为必然,也无可厚非。
但是,也要认识到,这种“供给创造需求”的模式,本身对新出现的产品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划时代的产品,就不会有新增的需求。没有形成需求,抢占再多的“基础资源”也毫无意义。
遗憾的是,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长期的技术封锁,虽然我国在“国家队”层面的运载火箭技术并不落后,但在一些领域,尤其是卫星相关的技术,我国与领先国家还存在着十年以上的技术差距。其中,在材料、集成电路等元器件、卫星遥感技术等领域,我国与美国等领头羊的差距较大,
另一个需要注意到的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模式与美国不同。美国的Space X发展依靠个人和机构注资,而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融资。作为一个高技术门槛、商业逻辑简单,“产品就是硬道理”的领域,商业航天领域的企业们,要对预算或者投资人负责,面对的压力毫无疑问更大。
但我们希望,在这一领域,资本能给企业更多的耐心,多年以来,国内资本深度介入的创新创业领域,重商业模式创新、轻技术创新的现象已经开始受到诟病,但在商业航天领域,在抢占资源的过程中,仍然要有产品思维,把产品做好,真正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另外,据笔者了解,已经有国内的卫星运营企业,在试图避免继续通过“跑马圈地”的方式抢占资源,他们正在研究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基于现有的卫星星座进行通讯,利用现有卫星星座完成的服务体系,完成未来小卫星的测控,这套体系下,新卫星上天不再需要单独申请频点。
(编辑:耿雁冰)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UFO
图片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