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学生设计太空舱 发射到7万米高空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行星
限制会员
401
主题
-1
回帖
-108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0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0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8 积分
积分
-1088
私信
航天
431
0
2019-7-3 18:39:03
中学生设计太空舱 发射到7万米高空
北京八一学校和石家庄鹿泉一中近40名学生参与了设计;系全国首个中学生太空生物实验舱
学生参与设计的“方舟一号”太空生物实验舱。
参与“方舟一号”设计的八一学校学生代表与即将发射的火箭合影。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6月17日下午3点30分,内蒙古阿拉善,中国首个中学生太空生物实验舱——“方舟一号”被一枚探空火箭成功送至70千米高空。
新京报记者近日了解到,“方舟一号”由北京市八一学校牵头研制,该校和石家庄鹿泉一中近40名学生参与了设计。“方舟一号”搭载果蝇蟑螂,研究太空环境对睡眠的影响。目前先验证了实验舱的自主定位、返回式着陆搜救以及数据回传功能。
关注1 太空舱有哪些“乘客”?
果蝇和蟑螂是第一批“乘客”;研究太空环境对睡眠的影响
“方舟一号”由北京市八一学校牵头研制,依托学校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室、北京航科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支持。“方舟一号”携带了百余只果蝇和几只蟑螂,预想通过研究太空环境对果蝇睡眠的影响,为解决宇航员睡眠障碍问题提供参考。
张馨心,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二学生,是设计者之一,去年暑假加入了团队,她所在的小组需要自主设计一个研究果蝇生命节律的实验方案。他们查阅资料得知,果蝇5分钟保持不动就是进入了睡眠状态,但想到太空舱会不断运动,所以要确认果蝇睡觉时能否抓在试管壁上保持静止,于是找来小风扇对着果蝇吹,证明它们睡眠时具有“抓壁”能力。
“太空生存环境恶劣,很多宇航员出现睡眠障碍问题。为了解空间环境下的睡眠规律,我们决定先选取果蝇进行动物实验。”参与项目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果蝇的一部分基因与人类同源,并且像人类一样受昼夜节律和环境的影响。实验显示,果蝇对太空环境的应激做出积极的响应,较小的体积能以最小化的资源需求生存。
关注2 设计制造太空舱难在哪里?
编程难度高;成品还要保证无人操作下温度湿度合适
今年寒假,张馨心所在的小组完成了实验舱的内部结构设计,需要继续进行编程,确保实验舱能自动运转,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我调整内部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等。
张馨心自学了C++课程,在“初升高”的暑假参加了学校的编程课程,寒假时又参加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编程冬令营,但实验舱的编程对她来说难度仍然很高。寒假期间,张馨心连续三天不停写程序,“有时候睡觉都在想编程”,张馨心说,数不清程序出了多少次错,只记得当监视器上出现第一个正确读数时,她兴奋得叫了出来。
在最终的“方舟一号”太空生物实验舱设计方案评选时,张馨心所在小组的设计方案获得了第一名。
对张馨心而言,参与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不是最初预想的学习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开阔眼界,提升心理素质,“通过活动我获得了很多机会,比如参与了航天专家的讨论会议。”
参与项目期间,她偶尔会担心做不好,萌生退意,父母都会鼓励她,即使“方舟一号”的发射时间临近期末,父母也支持她前往内蒙古阿拉善见证实验舱发射升空。“很感激爸爸妈妈给了我勇气。”
关注3 实验最终结果如何?
实验舱设备承受住了高温、高真空、高震动和高冲击的考验
“这次实验略有遗憾。”本次项目指导老师、八一学校教师陶祥明介绍,由于使用的探空火箭升空速度快,到达70千米高空只用了200多秒,且因靶场空域问题火箭安排在下午发射,导致为夜间发射设计的实验舱内温度超过了“乘客”适宜的生存温度。
得知结果,张馨心和她的小伙伴们表示不会轻易放弃。
“实验舱设备仍旧承受住了高温、高真空、高震动和高冲击”。陶祥明表示,未来如有机会,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舱。
“开展这些活动,希望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对于未来的专业或兴趣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发现自己擅长或不擅长的领域。”陶祥明说。
据悉,“方舟一号”本计划跟随今年下半年发射的“八一02星”进入太空,但因实验舱尺寸等问题无法实现,最终改为由探空火箭送至70千米的高空,先行验证实验舱的自主定位、返回式着陆搜救以及数据回传功能。
目前“方舟一号”太空生物实验舱存放在中科院城环所物理环境研究组北京实验室,实验舱回传的舱内物理环境、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等数据,相关专家正在分析。
■ 延展
航天教育已成八一学校教学特色
鼓励学生参与航天项目设计活动在八一学校已有先例。2016年12月28日,国内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在太原发射,八一学校的学生参与了卫星的设计与研制过程,并主导完成了卫星的载荷设计。
陶祥明介绍,近年来,航天科技教育已成为八一学校的一项特色,通过卫星研制等项目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去年5月,八一学校成立了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等单位支持下,不定期就青少年参与太空生物实验、返回式搭载载荷等涉及的专项航天知识开展科普讲座、寒暑假实践营等活动。
学校对科技教育的课程建设也做了改进。初中课程建设中增强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高中则重点开展多种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实习生 陈美竹
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图片
UFO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