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商业航天奏起新篇章:“海创千乘”号卫星发射在即,“遥感+”服务应用落地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红矮星
高级会员
439
主题
-1
回帖
999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积分
999
私信
航天
255
0
2019-8-22 19:55:03
7月24日凌晨,具有中国商业航天里程碑意义的捷龙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完成总装及各项出厂测试任务,装车转运发射场,预计将于今年8月中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首飞任务。捷龙一号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用纯商业模式构建的首型运载火箭。据泰伯网了解,捷龙一号首飞的主任务,就是运送商业航天公司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乘探索”) 的“海创千乘”号卫星入轨。
“海创千乘”号是千乘探索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内部名称“千乘一号01星”,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冠名“海创千乘”。起飞状态重量65kg,可见光分辨率优于2米,同时搭载了20kbps的窄带通信试验载荷。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放开后,由创业公司自主研发的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商业航天领域第一颗可以同时提供业务遥感服务和窄带通信服务的业务卫星。
这次任务是中国航天“龙系列”火箭与商业航天企业的首次联手登台合作。借此机会,泰伯网采访了千乘探索创始人兼CEO苗建全先生,他向我们讲述了千乘探索在成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行的一系列商业航天创业与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关于商业航天的诸多思考。
春天里
在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商业卫星领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多家初创公司,千乘探索成立的2017年春天,同样也是整体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萌芽的春天。
跟大多数创业公司初创阶段业务重心放在产品研发上不同的是,初创不到三年的千乘探索目前战略重心已经开始从产品研发向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并重转移。苗建全认为,脱离产品谈应用是画饼充饥,脱离应用谈产品是闭门造车。目前,千乘探索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品能力,卫星研制上,“海创千乘”号暨“千乘一号01星”目前已经完成了研制工作,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预计8月中旬发射;地面站已经分别在北京、内蒙古建设部署了两套,全部调试工作已经完成;指控中心也已经在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完成部署,卫星发射入轨后的长期在轨运营将由公司自主独立完成。有了以上产品基础,才能够向应用服务延伸。千乘探索年初整合成立了业务产品部,就是为了配合和承接公司战略重心向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并重过渡的工作。
千乘探索初创时制定的五年规划是“20星4站1中心”,分“千乘一号”6颗星和“千乘二号”14颗星,两个星座分步实施。为进一步加强空间服务能力,卫星数量和地面站数量预计都会增加。目前,除了卫星发射时间由于外部原因较预定计划有一些推迟之外,其他工作基本都按计划进行,部分工作甚至比计划提前完成。对于千乘探索目前取得的产品和市场成绩,苗建全也给出了80分的满意高分。
“遥通导”另辟蹊径?
“海创千乘”号可见光分辨率优于2米,同时搭载20kbps窄带通信试验载荷,是遥通一体卫星,这引发了我们的好奇。苗建全向泰伯网介绍,千乘探索定位是卫星研制与应用服务商,千乘探索的业务重点不是销售卫星,也不是销售卫星遥感影像,而是基于自有空间资源的卫星,提供空间数据服务,包括遥感、通信和导航服务。
我国十几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通导遥结合”的工程应用工作,本质是要推动多源卫星多源数据的协同工作和有机结合,打破机制壁垒和数据壁垒,发挥空间资源的最大优势。千乘探索一直努力推进的“遥通导结合”与国家行为殊途同归。遥感和通信服务在卫星端实现,导航服务在名为“RCPNT终端”的地面产品端实现,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遥通导结合”的服务模式。
苗建全向泰伯网透露,千乘探索规划中的所有卫星都会采用遥通一体的设计理念,卫星数量也会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在千乘探索内部规划中已经接近30颗卫星了。
“遥感+”应运而生
千乘探索提出了“遥感+”的创新服务模式,这是一个基于市场需求而出现的合理逻辑。“遥感+”就是前面提到的“遥通导结合”的空间数据服务的呈现形式,即以遥感为基础,附加卫星窄带通信和导航定位服务,在统一的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多维度融合的应用服务,用户类型主要是遥感领域的政府或行业用户。整套服务模式可根据实际场景需求,选择使用不同卫星、固定地面站、移动地面站、千乘探索指控中心、用户指控中心、地面RCPNT终端等等不同配置,形成千乘探索深度参与的大闭环服务或用户深度参与的小闭环服务。
通过“遥感+”服务系统,首先,可以实现最基本的数据获取,在终端上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卫星空间数据,可以是遥感数据、通信数据,也可以是导航数据。全部流程实现自动化,用户需求直达卫星,公司通过指控中心实现调度、安全管理、处理和分发。系统不依赖于任何蜂窝网络或有线无线网络,也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做到了内部闭环。
其次,数据应用可以深度定制,高级用户使用原始数据,专业用户使用处理后的数据,普通用户使用数据加工后的信息。
再次,系统数据来源多样化,不仅有千乘探索卫星的数据,也有其他卫星的数据,“遥感+”是一套开放的系统平台。这也为以后更为广泛的市场合作打下基础。
“遥感+”服务系统已经在多个应用场景开始部署,8月中旬“海创千乘号”卫星入轨后,即可开始提供服务。
创业路上风雨兼程
苗建全谈起走出航天体制投身创业的感受时,借用了一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梦想与情怀,以及其中不为人知的艰辛,尽在不言中。
他认为,千乘探索目前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人财物”这几个创业公司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人”指团队,千乘探索聚集了一批有梦想、有担当、有能力的研发、应用、市场及综合管理人才,支撑起了公司战略规划的逐步落地。
“财”指资本,成立以来公司的融资比较理想,引入明势、顺为、嘉实等一批明星资本机构,目前已经进行了三轮大额融资,为千乘探索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物”指产品,公司通过艰苦奋斗完成了卫星研发、运营、应用的业务闭环,实现了各环节的自主可控,且得到了政府、国防、国土、农业、应急等各领域用户的认可与支持。
商业航天的本质依然是航天,这个本质决定了行业准入门槛高、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行业和用户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千乘探索这类公司无法直接进行境外机构的美元融资。在这种背景下,每一轮融资都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现阶段依然处于发展初期,资本可以支持企业加快基础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其商业化进程,尽早形成发展基础及竞争优势。千乘探索利用资本完成了目前的基础建设,后续投资将主要用于加快卫星工程组网,尽快形成较强的服务能力。
苗建全希望通过“千乘一号”星座的工程组网,“遥感+”系统的投入运行,完成千乘探索资金初步正向循环,同步支撑“千乘二号”星座的工程组网和业务应用规模的快速扩大。
苗建全直言,创业很难,航天也很难。商业航天是创业干航天,难上加难。但他相信任何一位从航天体制走出来的创业者,对这点都有深刻的认识和充足的思想准备,对商业航天事业的成功都怀有足够的信心。从事商业航天不能没有梦想与情怀,但也不能只有梦想与情怀。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图片
木星
恒星系
中国航天
天体物理
黑洞
地球
水星
土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