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飞天圆梦:为了祖国的强盛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仙女座
限制会员
385
主题
-1
回帖
-1065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0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5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0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5 积分
积分
-1065
私信
航天
469
0
2019-8-22 22:30:08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联合主办,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于8月16日上午9时正式开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应邀参与第一场论坛,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精彩开讲。
飞天圆梦:为了祖国的强盛
周建平:
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这里。也感谢新华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有机会和几位科学家一起介绍一下我们工作的情况。
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探索宇宙、拓展生存疆域是我们人类自古以来的强烈愿望,它激发人类不断奋斗,把一个又一个梦想变为现实,这一过程也极大推动了科技进步,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勇气、能力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美好前景。
航天梦、飞天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夸父逐日等美丽动人的故事,也有敦煌壁画等杰出的、反映飞天梦想的艺术作品。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人利用发明的火箭、火药,在世界上首次尝试了用火箭动力实现飞天的梦想,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中国现代航天始于1956年。1970年4月24日,我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我还很清晰地记得,当时我们仰望星空看着东方红卫星从太空中划过,在广播里听到东方红一号卫星传回来的乐曲,真的是激励了我们那一代人,也让我们为国家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1992年1月,中央决定组织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我是学航天的,77级,我上大学学的是飞行器技术,但我一直在大学任教,很幸运,那次让我们学校派一位年轻的教师参加总体方案的论证,我被选中了,我们进行了半年的论证。当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施。
论证工作结束后,我还是回到学校当老师。过了7年以后,1999年我调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个多月后就随试验队专列进场,参加神舟一号发射任务,开始了我为期20年的载人航天职业生涯,这也是我们中国载人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20年。时间有限,说几点在这20年过程中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大家共享。
第一,我想说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是我们载人航天工程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载人航天工程的论证起源于863计划。从1986年起,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组织了多年论证工作。在工程实施前,原国防科工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又再次组织了数百专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刚才我提到的我参加的就是这个论证工作,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即以载人飞船工程起步,按“三步走”战略实施。当年是国际上航天飞机载人天地往返方案很热闹的时候,美国的航天飞机很多人都知道,那时候已经多次往返太空,俄罗斯也完成了不载人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欧洲、日本均在积极论证自己的航天飞机方案。
我们国家的航天专家反复论证比较,到底是搞航天飞机还是搞飞船,最后,综合考虑技术复杂度和经济性、可行性,我们建议从载人飞船起步。现在,美国航天飞机已经全部退役,俄罗斯航天飞机终止于那次无人飞行,日本、欧洲的航天飞机停留在纸面上,世界航天大国全部回到了飞船方案,这里面应该说有技术上的重大反复。自航天飞机退役,美国到现在已有8年没有自己可用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为国际空间站服务。而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一直沿着中央批准的“三步走”战略稳步前进,已经完成了第一步载人飞船和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全部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我们现在拥有世界上两型现役载人飞船中的一型,即神舟载人飞船,另一个就是俄罗斯的联盟号,我们有世界上载货效率最高、功能最多的天舟货运飞船。而我们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两个天宫空间实验室则为我们正在研发的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我想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人基本上是从零开始进行载人飞船的研制,设计、制造、试验以及人才、管理等各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突破技术、保证质量和进度,很多人真的是长年累月加班加点,5+2,白加黑是一种常态,应该说是历尽了艰辛。在工程早期的时候,我们技术不够成熟,质量体系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那时候有发射任务,我们一次进场就几个月时间。比如神舟一号我们的试验队队员在大漠戈壁待了5个多月,试验队解决了上百个技术和质量问题。比如出舱航天服在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积累的情况下,从设计开始到研制、飞行仅用了3年时间,而俄罗斯具有成熟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厂家仅仅生产就需要2年多,大家不难想象,研制队伍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够保进度、保质量、保功能性能。我看到过挂着点滴还在组织大家研究工作的总设计师,我认识很多三四十岁,孩子正在上学甚至是小升初、初升高关键时期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妈妈们,每次飞行试验任务离家3、5个月不能够回家,不出差的时候也是在实验室披星戴月地工作。大家的努力是我们载人航天成功的保证。
第三是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道路。我们始终将全面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作为基本原则,从飞船、火箭到地面设备,从分系统到单机到原材料、元器件,我们都立足自主研发,因为我们知道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工程起步的时候,我们真的没有基础,但我们还是将神舟飞船的功能性能瞄准国际最先进的俄罗斯联盟飞船;出舱活动,我们在可以用引进舱外服出舱的情况下,选择了自主研制这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交会对接任务,我们改变了利用轨道舱进行交会对接的方案,选择研制新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而实现同步建成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大系统的更宏伟目标;空间实验室阶段,我们又克服重量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大胆利用货运飞船补给能力,用天宫一号的备份产品,完成了原定由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共同完成的任务。所有这些,充满了创新的精神,充满了勇气和担当,都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安全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7月19日,天宫二号完成了历史使命,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这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圆满收官。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中国空间站的研制,并将在2022年左右完成在轨建造。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技术,把我们中国空间站建成技术先进、运行经济高效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在空间站上,将部署航天医学、空间生命和生物、材料、微重力燃烧和流体、物理、天文等领域的高水平实验设备,科学家将可在空间站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
我们的空间站有后发优势,我们是用当代的先进技术建造它的,无论是平台的技术还是仪器设备的技术,它都是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的,我相信这将推动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全球先进行列,也将促进人类探索和开发利用太空事业的发展。我举个例子,在空间站阶段,我们将部署一个巡天望远镜,这将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从事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天文台之一,它的分辨率与著名的哈勃望远镜相同,但是它一次看到的视场范围是哈勃望远镜的300多倍,我们计划用10年时间,对半个天区以上的区域进行巡天观测,我们要研究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必将加深人类对自然本质属性的认识,对整个物理学、天文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贡献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载人航天的价值是独特的,人到哪里,人类文明就扩展到哪里。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人的脚步将迈向月球以及更远的深空。中国航天人将满怀航天报国的初心,为完成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使命努力奋斗,为国家强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地球
天文知识
天文理论
中国航天
寻找生命
小行星
图片
土星
黑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