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民企研发首颗遥感地球探测卫星:填补市场缺口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tunvsr
高级会员
402
主题
-2
回帖
994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积分
994
私信
航天
642
0
2019-8-24 19:46:06
在卫星应用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发展了三十余年,但遥感服务市场需求仍然没有被满足,还有很大的市场缺口,主要问题就是缺卫星、缺数据,更缺数据的服务能力。
8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捷龙一号遥一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枚火箭上搭载的是千乘一号01星暨“海创千乘”号卫星,卫星升空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自主研发规模最大的“遥通导一体”卫星
千乘一号01星由我国私营卫星研发及应用服务商北京千乘探索科技公司研制,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原始科技创新的成果之一,该星是我国民营卫星创业公司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
地球
探测功能的业务卫星。整个研发过程历时14个月,整星重量65公斤,取得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完成10余项技术创新及工程落地。
千乘探索公司表示,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完成24颗卫星的工程组网,以及全球4套地面站的建设部署,形成全球任一地点的小时级空间信息服务能力,补充我国在轨空间基础设施能力,支撑应急、国土、农业、林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空间信息应用。
千乘探索创始人CEO苗建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公司未来的规划。他表示:“千乘一号组网结束后,公司将由大量投入阶段转入大量投入与大量产出相结合的阶段。“
为了实现下一个“一箭多星”发射的目标,千乘探索已经投资建设了一个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预计今年年底明年初投入使用,将能够同时进行五颗卫星的并行工作。公司已经开始申报千乘三号星座,预计将涵盖30颗卫星。
在应用上,千乘探索采取的“遥感+通信+导航结合”与国家的空间信息战略高度一致。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行业是卫星产业及地理信息产业的融合,其本质是围绕遥感卫星的数据获取及应用而展开的产业,既包含卫星相关的制造、发射、运营,又包括地理信息处理等,产业链较长。
在卫星应用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发展了三十余年,但遥感服务市场需求仍然没有被满足,还有很大的市场缺口,主要问题就是缺卫星、缺数据,更缺数据的服务能力。传统卫星三大应用方向“通信、导航、遥感”是完全独立的。千乘探索推进的“遥通导结合”的服务模式,有助于应对现阶段我国空间资源紧缺、可用卫星资源少、融合服务调度困难等市场痛点。
遥感数据市场仍为欧美主导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全球卫星遥感数据市场主要被美国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 Globe)和欧洲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EADS)两家相对垄断;但遥感数据处理分析市场的门槛则不断降低,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该领域,行业一定程度上呈现标准化竞争的态势。
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这从初创公司的融资规模就可以看出。去年美国航天领域融资总量达到600多亿美元,而中国国内非上市公司融资额仅仅刚过20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千乘探索曾于2017年获得由明势资本领投、以太创服跟投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4月,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青岛汇泉湾基金和顺为资本。5个月后完成了pre-A1轮融资,嘉实投资领投,明势资本跟投。
但中国民营航天近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就在上个月25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宣布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下称“SQX-1 Y1”)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
公司方面还透露,预计至2020年末,星际荣耀将完成双曲线一号遥二至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形成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规模发射,并开启向大规模商业发射的征程。
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的“天鹊”TQ-12液氧甲烷发动机也在上个月宣布100%推力试车成功,最长试车时间100秒。蓝箭航天CEO张昌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星际荣耀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商业火箭正在更进一步。它和SpaceX的技术原理基本一致,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墨子号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总指挥王建宇院士认为,民营企业出于经费上的考量,会想方设法地缩短研制周期,因此会看到他们的研发速度比传统航天研发更加激进。
据了解,涉及商业卫星推广市场重要的价格掣肘因素包括研发费用、制造费用、火箭发射费用和卫星测控费用。“我们无法压低制造费用,但是可以把系统方案做得便宜些,这样可以稍微控制成本。”苗建全解释道。
在国外,SpaceX推出的Starlink计划,获软银、高通、空客投资的OneWeb,以及Facebook提出的Athena计划,也均试图在近地轨道部署通信卫星,实现全球范围的互联。
目前瞄准商业航天市场的中国民营初创公司都将发射多种用途的小卫星为主要任务,比如帮助覆盖飞机和火车上的互联网连接。但它们大多成立仅两三年,与美国的私营火箭公司SpaceX、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等相对而言成熟的企业比较而言,技术上仍有差距。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小行星
图片
金星
中国航天
黑洞
土星
木星
天体物理
天文理论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