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长五”成功送“嫦五”,探月工程第三步拉开序幕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盾牌座
高级会员
420
主题
-1
回帖
985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积分
985
私信
航天
527
0
2020-11-28 00:36:47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李迪克 摄)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赵竹青)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破晓中划出一道亮丽的金色弧线,经过2200多秒的飞行,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最具“分量”的发射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全长近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芯一级、芯二级直径为5米,芯一级捆绑四个直径为3.35米的助推器,芯级和助推器全部采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
地球
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可达14吨,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由于芯级直径大于其他长征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被亲切的称为“胖五”,因为采用了液氢、液氧等低温推进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也获得了“冰箭”的称呼。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重达8.2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测器。“嫦娥五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对运载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长征火箭家族中,只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可以将这么重的载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是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也是对中国航天能力的最佳注解。” 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介绍到。
与技术创新一起的,还有管理创新
此次发射的“分量”还体现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上。由于地月相对位置以及轨道设计等因素的限制,此次发射是一次接近于“零窗口”的发射,遥五火箭的发射窗口只有五十分钟,一旦在发射窗口时间内不能实施发射,“嫦娥五号”的奔月计划就会受到影响。
李东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火箭准时发射,研制团队采用了变射向、变滑行时间的多轨道奔月发射方案,应用“窄窗口多轨道”技术,针对五十分钟的发射窗口分别设计了五条发射轨道,每条轨道对应十分钟的发射窗口,在发射窗口期内,可根据发射时间通过软件自动选择发射轨道,提高了轨道切换效率,为长征五号火箭实现“零窗口”发射奠定了基础。
此外,作为大型低温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在发射日的工作项目繁多而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火箭发射时间的推迟,甚至错过发射窗口。为了确保发射日工作精准、高效开展,研制团队在管理上也采取了创新的方法,通过发射日流程精细化管理,对发射前流程进行精细化再造,从过程、岗位和设施维度分别开展梳理和设计,把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发射流程有机融合,形成了可以指导工作的项目细化表以及工序作业指导书,对发射日当天的各项工作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导。
“采用发射日流程精细化管理后,发射日当天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项目和每一道工序都有清晰、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每个岗位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标准、杜绝什么问题,都一目了然,提高了发射日的工作效率,有效防止了低层次问题的发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介绍到。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胖五”再出发
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在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实施深空探测、载人空间站建设、大型高轨卫星发射的主力火箭,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进军的重要标志之一,享有“梦想之箭”的美誉。
“十三五”期间,长征五号火箭实现了从研制到首飞、从试验到应用的多次跨越,闯出了一条“大火箭”发展之路,为实现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不断助力。
2016年11月3日,历经十年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取得圆满成功,突破了以大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与试验、三型大推力发动机等为代表的12大类247项关键技术,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让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了25吨级,多项重要性能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铩羽而归”,其后908天,研制团队负重前行、含泪奔跑,彻底攻克了发动机技术难题,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实现了“王者归来”。2020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迎来了一年三次的高密度发射,5月5日,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成功,载人空间站工程首战告捷;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
火星
探测器,创造多项纪录的同时,也完成了从试验性发射向工程应用性发射的身份转变。今天,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托举“嫦娥五号”精准入轨,为圆满中华民族的“探月梦”再立新功。
展望“十四五”,作为火箭实力的代表,长征五号火箭还将继续筑梦。下一步,它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设贡献力量。按计划,我国将在未来2-3年内,应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和试验舱,完成载人空间站的主体建设。
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图片
木星
中国航天
地球
天体物理
天文理论
天文知识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