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十三五”谱写固体动力新华章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tunvsr
高级会员
402
主题
-2
回帖
994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积分
994
私信
航天
305
0
2020-11-28 01:38:46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航天事业,发展航天需动力先行。过去的五年里,作为我国固体动力事业的摇篮,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牢记“航天报国”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为全面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十三五”期间,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上,六院干部职工聚焦“抓党建、提质量、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控风险”这一主线,用智慧和汗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能力提升迈上新台阶、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业务领域获得新拓展、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建设实现新提升,职工幸福感、认同感、获得感逐年增强……
奋进的五年,收获的五年
五年来,六院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动科研生产能力提升,高质量完成型号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六院连续多年圆满完成集团公司责任令任务,显著提高了动力系统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高质量完成,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成效明显,科研生产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发动机试验成功率始终保持优异成绩。
六院系统实施科研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管理变革、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持续推进三年滚动策划、提升综合调度指挥效能、严格计划考核,深化项目经济性策划等。基于BOM与虚拟样机的协同研发模式初步建立,型号工装覆盖率100%,考核计划节点完成率100%,科研生产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在科研生产能力突飞猛进的同时,六院深入开展经营管理质量专项监督检查,经营质量、产品质量持续提升,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研发模式、管控模式、营销模式、发展方式持续转变。通过狠抓经济运行过程监控预警与考核管控,大力实施阳光采购工程,六院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控能力初步形成。
六院实施业务和信息化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布局实施。基于数据中心、快速协同论证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传统经营模式向“互联网+”经营模式的转变。持续推进从设备到产线的智能化改造,AR/VR多学科仿真、智能柔性总装及发动机数字化总装等智能制造能力全面形成,为“虚体迭代、实体制造”的智慧研制模式提供示范引领,科研生产效率提高了50%。
“十三五”期间,六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较“十二五”期间翻一番,年均增长14.61%;累计实现利润是“十二五”期间的2.75倍,年均增长22.44%;累计实现经济增加值是“十二五”期间的2.98倍,年均增长24%。
五年来,六院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以综合性创新平台为抓手,坚持系统集成与前沿驱动并重的创新路线,多个创新维度协同发力,技术创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通过构建先进固体动力专业技术体系,六院积极抢滩占位,重大项目论证卓有成效。重点预研任务进展良好,实现固体动力性能提升;开展50多项共性技术、专用技术研究攻关,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着眼技术颠覆与前瞻布局,开辟固体动力技术发展新路径。
集团公司先进固体动力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应用化学协同创新中心、西北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的资源汇聚作用明显,引领航天技术、商业航天、材料化工、智慧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该院着力完善设计、仿真、试验验证体系,建设战略研究中心、试验共享中心及人才共享中心,基础研发能力、协同研发能力全面提升;应用化学中心实体化运行,论证院级产业化项目10多个,联合多家国内高分子领域顶尖优势单位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10多项国家标准发布,“景洪水电站水利式升船机”项目获国家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
群众性创新活动风起云涌。六院“三期三池”项目累计242项,居集团公司首位,首次获得国家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累计申报专利943项,有效专利689项,其中发明专利43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制定国标5项、国军标9项、行业标准34项。
五年来,六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产品及业务领域不断实现新拓展和突破,形成覆盖全应用领域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在不断巩固固体装备传统领域优势的同时,六院完成多个装备研制任务,大大拓展了装备的应用边界,完善了固体装备的谱系。
在商业航天领域,六院研制的发动机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无论是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实践十号卫星的发射任务,还是快舟一号甲的商业发射,都让六院在我国航天动力领域的品牌效应不断凸显。2020年10月底,六院江河公司动力总装基地在宜昌市签约,擘画出六院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新蓝图。
六院深入推进“一企一策”,把方向、定措施、促转型。新一代材料与化工、智慧智能、先进装备制造服务、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板块持续健康发展。组织论证高性能改性材料10多个院级产业化项目;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感知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平台类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参与编制的物联网国家标准已发布10项;智慧水务、智慧农业、智慧交通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轨道交通试验、航空危化品检测及信息安全等快速发展,业务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0多家企业单位。
六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丰富国际化自营产品体系,完善产品国际资质,成功建设澳大利亚智慧农业示范园,产品成功进入俄罗斯、日本、印度、土耳其等新市场。
强根铸魂 加速迈向一流动力
今年,六院要求各级组织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划拨专项经费,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科学系统开展疫情防控。六院不仅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新冠疫情零感染和零疑似,科研生产多项指标将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双胜利”。
“实现高质量发展,六院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六院领导班子对发展形势的研判充满“危机意识”。
“十四五”期间,六院将按照“一个目标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一三四六五”发展思路,突出主责主业,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大能力建设,全力打造提质增效降本的型号产品,推动民用产业深度聚焦主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与新一代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产品+服务体系”转变、发展模式向“平台上的多元化商业模式”转变、企业形态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企业转变。
到2025年,六院将实现各方面突破。在竞争力方面,经济质量优势显著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力方面,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决完成重大工程任务;影响力方面,战略性牵引工程和重大项目研发格局基本形成;抗风险能力方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抗风险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动力公司。(记者 李禾 通讯员 王玉祥)
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天体物理
金星
图片
天文知识
木星
土星
建议反馈
寻找生命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