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f) o/ `/ h) z
“执行表取任务时,机械臂活动范围大,地面人员要看月球表面,于是将采样装置设在阳面。而执行钻取任务时,钻机在月球表面工作的功率相对比较大,对散热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钻机处在相对低的温度条件下,特意将其部署在阴面。”邓湘金解释说。. O- |) s) V( S+ {
即便这样,钻取采样装置的工作环境仍然比较恶劣。在地面上,电机的耐热极限也就100摄氏度。但嫦娥五号团队通过集智攻关,研制出了能够在180摄氏度环境下持续正常工作的耐高温电机。, ?+ {# V. }2 M% f7 M! t% B
此外,月球表面环境复杂,给整个采样封装过程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有一整套适用于月球表面不确定环境的应对方法,提高实战技能。”邓湘金说。 6 a- ~0 y$ a; }" X$ L7 P/ T( h 一直以来,在唐家岭的五院月球楼里,一个1:1的嫦娥五号模拟器(包括着陆器和上升器)和飞往月球的嫦娥五号着上组合体遥相呼应,如同孪生姐妹。一支训练有素的40人地面支持团队,不断地进行着实战“演练”。 * c2 y' s$ J" t- M
钻土:连走六步 步步惊心
; ^& a# k, Z9 q7 B
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钻取采用原位钻取的方式,简单理解就是一直在一个地方往下钻。月壤特性苛刻,剖面情况复杂,比如一下子碰到石头,钻头是否能够继续正常工作等问题都是必须考虑的风险。1 I @0 C7 f. i- S- m& }9 k* p
) w3 G( W9 a% x- I" A8 i! I4 i
7 v% P* e. ~3 @$ [- P
“嫦娥五号非常注重轻量化设计,因此核心单机产品的功耗都不是特别大。但是为了钻取设备‘劲儿‘够大,总体给钻取装置配的功率超过1000瓦。相比之下,平常家里钻水泥墙的钻机也就300瓦。”邓湘金做了一个生活化的类比。5 Y& n7 {0 v& |' ], Z
五院529厂承担了嫦娥五号采样封装分系统钻取子系统的研制工作。早在2006年,该厂就启动了一项课题预先研究。他们整合了机电、复材结构、精密加工与装调、理化检测等多专业优势力量,组建了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同时联合全国36所专业院校协同攻克产品研制难题。 ! S6 h } r/ y6 x+ W: U% E, w
# I W! \4 C# j% B$ a; X+ S
1 B% p2 U, G1 H! W9 I6 y5 I8 o 解锁、钻进、取芯、封口、提芯、整形、传送、避让,整个钻取采样过程动作复杂,目标是实现“钻得动”、“取得着”、“封得住”“缠得上”“送得进”“展得开”。 5 j0 ]$ S: o6 \% K2 N 为了确保“钻得动”,钻机上的钻头可谓“百里挑一”。研制团队通过对比16种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双排钻牙阶梯构型,经过“千锤百炼”,保证钻进过程顺畅可控,具备对8级硬度岩石的钻进能力。 ' ?; ]+ q3 A! t$ I
- {: v+ X1 Y' Q. B _6 e7 a
" ^+ l4 X3 c) d: G; h/ x “针对不同颗粒度月壤,该设备具有切、拨、挤、排能力,同时还带有一定冲击功能,里边有一个装置能反复捶打,把过于紧密排列的月壤震松后再让下钻”五院529厂研究员赖小明介绍,钻取子系统经历了五六百次地面钻取试验,形成了不同工况的钻取参数数据库,对不同工况的月壤,可以适应不同工况的月壤环境。0 e" R0 n2 \7 w, O/ P
在此过程中,聪明的设计师创新出一种“双管单袋”的钻进取芯方案。其中的“单袋”,也叫取芯软袋,是此次钻取采样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这个由凯夫拉高分子纤维做成的黄色一体化编织软袋,被反套在取芯管外壁。# P; }5 |+ C K" }8 j! i
钻取到的月球样品,进了取芯管后,取芯软袋拉绳随之上提,样品就被自动装进了软袋。由于质地柔软,软袋很方便地进行缠绕封装,再放入初级封装装置内。 / P4 L/ v, q" k( l- t4 h4 J
4 S L" h X# v& e3 R
( d2 W5 d: V0 U7 v J3 n 为保证取得的样品在提芯的过程中不发生掉落,设计师们采用了开放式构型的“8字型”超弹性合金丝作为封口方案,与取芯软袋末端进行一体化缝合,依靠弹性收缩力来实现对软袋的封口。 4 N' T/ [- C' P8 p1 v+ ^$ q 封口器采用扭转密闭式结构,并进行大应变材料设计,具有低力载、高可靠的特点,实现简单可靠的封口。 % m j1 a5 h1 K 12月2日4时53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持续作业,嫦娥五号钻取子系统不辱使命,顺利完成钻取采样任务。 $ s( u- a! x, Q7 c5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