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固体运载火箭日益“壮大” 中科宇航公布明年“首飞”计划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火星
限制会员
464
主题
0
回帖
-102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8 积分
积分
-1028
私信
中国航天
580
0
2020-12-21 09:39:07
固体运载火箭以其操作简捷、响应快速、发射高效而受到青睐,却因制造、运输条件所限,大部分运载能力不高。随着中外研究团队不断改进,固体运载火箭正在日益“壮大”。
中外团队持续提升运载能力
700千米
太阳
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吨的欧空局织女星(Vega)火箭是个中代表。欧空局正在研制推力更大的织女星—C火箭,将把运载能力提升至2.2吨。中国也在积极研制更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其中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长征十一号甲”等。
记者20日从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获悉,他们已公布两型固体运载火箭计划:中科一号甲(ZK—1A)计划于2021年9月首飞、2022年具备商业发射能力;中科二号(ZK—2)计划于2022年12月首飞、2023年具备商业发射能力。中科一号甲火箭和中科二号火箭的起飞质量分别为135吨、343吨。
中科宇航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两款固体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2吨至4吨,起飞重量在全球现役、在研固体运载火箭中位居前列,将有效满足全球尤其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射的旺盛需求。
中科一号、二号各有“内功”
具体来说,中科一号火箭经过简化构型衍生出中科一号甲(ZK—1A)和中科一号乙(ZK—1B)。中科一号火箭的芯一级到芯四级分别使用200吨级、100吨级、50吨级和10吨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吨。其中,中科一号甲火箭为无助推型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2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33吨。
中科宇航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通过模块化和组合化设计,中科一号火箭及其衍生型中科一号甲、乙型号覆盖了近地轨道2吨至3吨的运载能力范围,可满足很大一部分近地轨道任务的发射需求。
中科二号火箭则是“胖子”,在2.65米直径固体火箭芯级外侧捆绑并联两枚同样的固体助推器,火箭总长度39.7米,起飞质量343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约3.55吨。它还使用大尺寸整流罩,可满足大中型卫星或大数量小卫星组网发射需求。
上述负责人特别提到,中科二号火箭使用通用助推芯级(CBC)方案,其优势在于简化设计、制造和流程控制,最大程度缩短研发周期和成本。
“首飞”在即火箭还有看点
据介绍,为简化发射准备操作流程,中科一号甲火箭使用了地面测发控和箭上航电一体化设计,可用笔记本远程控制发射。发射系统采用“三平一垂”设计,将减少租金成本。
中科宇航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科一号甲火箭和中科二号火箭的研制进展顺利。以中科二号为例,根据设想,待其成功“首飞”后还可通过更换液体末级组成固液混合火箭以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拓展发射灵活性及适应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追求低成本的同时,中科宇航方面也瞄准多项技术先进性,比如拥有较高的运载系数——即入轨载荷占火箭起飞质量的比例,目前测算中科一号甲火箭近地轨道运载系数将超过1%。(张素 李刚)
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天体物理
图片
天文知识
木星
土星
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