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争做军民融合排头兵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309
0
2017-5-23 11:38:38
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目标,坚持强军首责,坚持军民融合,坚持创新驱动,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就。
全行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五年来,全省国防科技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较快增长,军工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改善。五年来,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出6582.4亿元,年均增长11.3%;全省军工经济累计实现总产出5143.1亿元,年均增长12.2%;全省船舶行业累计实现总产出3198.6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1.6%。
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该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省委常委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的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省国防科工办作为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谋划、深入推进专项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军区 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湖北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形成了省级层面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布局。
着力完善军民融合发展多元合作机制,促成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省政府与中船重工、航天科工等军工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谋划争取一批国家军工投资项目和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在鄂布局。
着力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的对接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军工企事业单位、民营高科技企业、在鄂高校院所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活动,努力畅通军民融合信息共享渠道。
着力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投融资机制,推动省长江产业基金、省高投、省长投、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分别设立100亿元的“长江航天产业投资基金”和10亿元的“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投资基金”。依托科教资源和军工技术两大优势,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先后成立了“雷达技术军民融合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指导成立了湖北省船用LNG装备产业联盟,启动了湖北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民参军”,积极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进入武器系统总体研制领域的民营企业。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充分发挥湖北的比较优势,省国防科工办高起点谋划、高强度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航空、商业航天、光电子信息四大领域为重点,以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基地三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为载体,以湖北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两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以武船双柳基地、“爱飞客”航空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为支撑的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格局。
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将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全省重点支持的六大产业之一强力推进,把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航空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支持成立了湖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院士工作中心,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意见》。五年来,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化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和中航工业武汉特种飞行器研发中心两个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海上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与此同时,省国防科工办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专项经费支持,五年来船舶和海工装备领域共有79个项目获国家超1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
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
五年来,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和核心作用。在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方面,支持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成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全省首批三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
该省军工2个项目入围2016年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其中461厂“船海工程机电设备数字化车间”是全国船舶工业唯一一个入围项目、846厂“工业雷管智能制造”是全国工业炸药领域两个入围项目之一。在科技创新方面,聚焦行业技术瓶颈短板,突出自主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水平创新成果。
航天科工四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完成首次商业卫星发射,实现“一箭三星”准确入轨;712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兆瓦级高温超导电机;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出我国首台万瓦级光纤激光器;438厂建造交付了我国最先进全球级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号。
701所被国家国防科工局确定为国防科技工业首批10个系统设计类创新中心之一;461厂成功创建全国首家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五年来,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719所黄旭华院士被评选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722所孙景芳同志荣获“第四届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701所徐青同志分别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701所舰船总体设计专家徐青被评选为2016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团体)。
各类高层次高技术人才新获省部级以上表彰荣誉近300人次。701所电磁兼容重点实验室被表彰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航天科工四院、438厂、709所等三家单位获评湖北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新获或新设人才培养平台25个,新创一个省级技能竞赛品牌——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服务与监管能力得到新提升
五年来,省国防科工办切实服务军工发展,先后为二十余家单位的近百个项目出具享受优惠政策文件并减免相关建设规费,协调解决近百个重难点问题,确保了军品科研生产和项目建设进度。
切实加强军品研制生产过程管控,认真落实军品质量信息季度报送制度,五年来,全行业未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和事故。争创省政府长江质量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438厂、三江红峰厂等2 家单位先后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4家单位获长江质量提名奖。认真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本质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五年来,军工、民爆行业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认真贯彻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保密监管,持续推进保密保卫和国家安全工作。五年来,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未发生重大失泄密事件和治安案件。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全省国防军工各单位党委围绕“融入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行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军工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701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717所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42所、航宇公司、红林厂、722所、701所等5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701所、438厂和航天科工四院、5137厂分别被授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军工文化教育基地”。2016年,701所段宏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工作部署,不断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持续纠正“四风”,扎牢制约权力运行的“笼子”,扎紧反腐倡廉的“篱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中共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省国防工会工作的意见》。各军工单位工会组织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凝聚推动湖北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