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发射
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发射成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中国航天
492
0
2017-5-28 23:31:49
据介绍,“八一·少年行”卫星是我国首颗由航天专家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并主导载荷设计的一颗低轨道科普卫星。卫星长约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约20厘米,入轨后其搭载的四大载荷将完成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对地传输音频和文件以及快速离轨试验。 在轨期间,“八一少年行”将支持开展多种学生主导的航天科普活动。具体来说,这颗卫星可以跟踪拍摄雾霾、台风等天气现象,进行一定的气象观察数据积累; 支持全球无线电爱好者开展通联活动。此外,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过的《东方红》、北京市八一学校校歌等音频文件也将伴随这颗卫星一同升空,地面将接收解码后播放。同时,学生们还将实时监测卫星的运行状态,通过观察轨道参数等数据,验证所采取措施对于帮助卫星快速离轨的可行性,为未来清理太空垃圾贡献一定力量。
学生创意惊艳专家
其实,中学生卫星研制项目的发起最初源自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与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的无意聊天儿:去年从以色列考察回国后,周岫彬在与朱凯聊天时,提到以色列中学生参与卫星研制的事情时感慨不已。“我们的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来做这件事情呢?”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项目在今年4月24日航天日上正式启动。
经过全校的征集后,学校组建了学生卫星研制团队。暑期时,学生开始前往航天系统各个研究所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开始接受来自各方专家的“知识轰炸”。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进行了载荷的创意设计。“学生们太敢想了!很多创意让我们觉得很吃惊!”周岫彬至今对于载荷答辩时“小总师”们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无限创造力记忆犹新。比如,一个爱好天文的“小总师”提出将射电望远镜作为卫星载荷。这想法可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着充足的理由:我们现在对外太空的观测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大气层有很多污染;二是口径很难做得足够大,而只有口径足够大,通光量才大,才能看得清楚。如果能用卫星搭载一个射电望远镜作为载荷,那么无限多个卫星就能实现无限大的口径。 “我说我们很吃惊,我们不敢想,为什么?因为我们一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很难,那么多卫星,要把射电望远镜都放上去,非常困难。而实际上是可以实现的,你只需要相信以后肯定能够做到。”
卫星研制周期为何这么短?
提到卫星研制,大家直接的联想就是漫长的研制周期。而这颗“八一少年行”从9月开始进入工程星研制阶段,到正式发射仅有几个月的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周岫彬解释说,目前我们航天系统研制的卫星的确有着很长的研制周期,动辄上年。但是这种卫星一般比较大并且多有定制化的要求。而“八一少年行”卫星尺寸小、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学生上手快,周期就相应缩短了。“卫星的构件、配件都实现了标准化,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卫星的研制流程。”周岫彬介绍说,他曾请教过相关的卫星研制部门,如果各方面条件具备,所有的零配件都能够保证、采购周期很短,大概两个星期就能够造一颗卫星,“这种卫星非常适合中学生开展科普。”
此外,周岫彬表示,除了卫星本身的特性之外,各方面的支持使得卫星的审批流程大大缩短,这也是卫星短时间内得以发射的原因。
测控地面站已建设完成
卫星升空后,学生们的任务还远没结束。他们要通过监测卫星在天上的一举一动,来达成卫星最初设计时所承载的科普使命。而这一点则离不开测控地面站的帮忙。据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介绍,目前学校的地面站已经建设完成,学生们也正陆续接受相关培训以待“持证上岗”。
八一学校高二女生徐依菲已于近日第一批通过了“无线电操作a类资格考试”,成为首批可以持证上岗的“测控员”。而她在此前的卫星研制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是电源分系统工作,之所以“不务正业”在后期又加入新的任务中,是因为“实在太想参与卫星升空后的后续工作了”。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卫星后续科普使命的的行使,学校对项目组的学生不做限制,只要有兴趣,通过考试后都可以加入其中。
据朱凯透露,学校的天地一体化创客实验室也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实验室除了包括地面站之外,还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测试试验设备,比如载荷制作设施、高温环境模拟装备等。此外,未来八一学校还将联合国内其他感兴趣的中学,进一步进行科普02星、03星的研制,并计划于近年内进行发射。
未来更多学校参与航天科普
据周岫彬透露,受到“八一少年行”卫星的感召力,已经有很多中小学主动找到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洽谈合作意向。目前,中心正与人大附中进行探空火箭工程、月球车、
火星
探测、太空机械臂等领域工程的合作探讨;与65中将合作建成北斗导航创客实验室。此外,十一学校、北大附中等北京科技特长校均表示出对于相关项目的兴趣和关注度。 周岫彬表示,航天科技集团拥有大量资源,除了几万的科研人才资源外,还有设施资源。”这些设施不是老在使用,比如周六日可能闲置,闲置的话实际上就可以支持学生的科普工作。”
(文章来源:北晚科教)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