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我国首颗碳卫星及相关传感器监测技术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248
0
2017-5-28 23:33:50
12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嗅碳”卫星。
我国首颗碳卫星及相关传感器监测技术
作为专用于测量
地球
二氧化碳浓度的人造地球卫星,这种碳卫星测量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一。不过,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全球仅有三颗碳卫星在太空中工作,分别是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浓度的日本“呼吸”号、专门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美国“轨道碳观测者2号”以及我国新发射的首颗“嗅碳”卫星。
那么,为什么要发射碳卫星呢?因为,目前科学界对二氧化碳排放及相关问题,还有许多不甚清楚的地方,如自然界天然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占比例,这一比例如何变化,以及海洋系统如何吸附二氧化碳等。同时,掌握二氧化碳在各地区的循环和分布情况是研究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
另外,近年来,各国虽纷纷做出二氧化碳减排承诺,但到底每个国家每年都有多少碳排放,还是一笔糊涂账。因为,通过数量有限的地面监测站难以获得全球的数据,亟需一种全球范围区域尺度的二氧化碳的测量手段。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后,不仅会明确各国碳收支的明细,还将有助于提高对全球碳循环机制的认识,从而改进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那么,这颗卫星究竟长什么样呢?据介绍,它由模块化卫星平台、高精度二氧化碳探测仪与云和气溶胶探测仪载荷组成。由于大气在
太阳
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所以,碳卫星通过精细测量其光谱吸收线,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其中,云和气溶胶探测仪则将排除云和空气中气溶胶的影响。
2009年1月,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日本“呼吸”号发射升空。它长2米、宽1.8米、高3.7米,重约1.75吨。据悉,该卫星采用了高精度的传感器,观测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
“呼吸”号配备有两部光学传感器,其中一部用于观测太阳发射并经地表反射的红外线,以及地表和大气自身发出的红外线。由于红外线穿过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时,其特定的波长会被吸收,“呼吸”号可据此推算出大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另一部传感器则用于观测导致测定出现误差的云层和气溶胶,以提高温室气体观测精确度。
“呼吸”号能一边以约100分钟一周的速度绕地球运行,一边运用搭载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对全球约5.6万个观测点实施观测,每3天就能收集到全部观测点的最新数据。
2014年美国发射的“轨道碳观测者2号”碳卫星,则采用了3台高分辨率光谱仪作为秘密武器。科学家可通过这些仪器估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相对浓度,以实现对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水平更精确、全面的测算,并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
(本文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