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北斗二号 导航中国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政尔卡
限制会员
350
主题
2
回帖
-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积分
-8
私信
航天
169
0
2017-5-29 00:08:41
“我国要成为航天强国,卫星导航系统是‘标配’,是必须要有的‘利器’。” 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原副总设计师、北斗系统高级顾问李祖洪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如是说。
四个“第一”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其任务是建成覆盖我国及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需求,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工程自2004年8月立项以来,历时8年完成研制建设,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并于2012年12月正式向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服务区内系统性能与国外同类系统相当,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300多家单位、8万余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研制建设工作。如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从承担北斗一代、北斗二代设备研制任务至今已有近十年,是中科院承担任务最多的单位之一。
据悉,上海天文台主要承担了信息处理系统、时间频率系统和激光测距系统的研制任务。同时,成功开展了北斗卫星的星地激光时间比对测量,获得了高精度测量数据,圆满完成了北斗导航卫星激光时差测量仪研制项目。
2012年,上海天文台研制的系统参加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联调联试工作,保证了我国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服务。2013年,上海天文台获得了北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也成为本次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奖单位。
而另一个获奖单位,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北斗任务中承担了系统时间溯源、GNSS时差监测、时间频率体系及原子钟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在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助理郭树人认为,工程实现了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和我国航天领域的多个首创,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独具我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取得了‘四个第一’。”他说,“一是国际上第一个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二是我国第一个与国际先进系统同台竞技的航天系统,三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大众和国际用户服务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四是我国第一个复杂星座组网的航天系统。”
然而,这些“第一”的取得谈何容易。北斗二号是为实用而创新,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从设计到产品,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空白等待填补。
“北斗就是要打‘中华牌’”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杨慧还记得,当年他们去国外求购一台星载铷原子钟时,却被对方告知:“如果你们买了,伽利略(注:欧洲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就不买了。你们能不能等他们先挑完了再来?”
这件事让杨慧感到深深的耻辱。星载原子钟被称为导航卫星的“心脏”,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该技术之前仅为少数西方国家所掌握,在我国属技术空白,能否突破关乎北斗系统建设的成败。杨慧感到,在这些“卡脖子”的关键产品、关键技术上,我国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国产化。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这个困难时刻挺身而出。该所研究人员对星载铷原子钟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对原子钟精度、小型化、寿命、可靠性和卫星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取得系统成果。
武汉物数所研制的星载铷钟产品,性能指标与美国GPS系统的同期技术相当,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批量用于北斗卫星,为北斗系统如期建成和运行服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成果使我国星载原子钟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突破了北斗系统工程的技术瓶颈,对提升我国原子钟和空间技术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在星载原子钟方面的贡献,武汉物数所也成为本次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奖单位,团队负责人梅刚华成为获奖个人。
“国产化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大闪光点。”李祖洪说,“我们北斗就是要打这张‘中华牌’。”
从区域走向世界
如今,随着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我国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彻底掌握了时空基准控制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主动权、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代表我国的一张“国家名片”。目前,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成为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
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在确保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稳定运行、推进系统应用的同时,团队正在按计划实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015年以来已成功发射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和2颗区域服务备份卫星,2016年已完成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试验验证,基本固化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状态。
郭树人介绍,北斗三号卫星工程计划在2018年前后完成约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二号建设运行的12年来,我们团队付出了很多,这次能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国家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李祖洪说,“这个荣誉也会激励北斗团队继续努力,把北斗三号建好,实现国际领先。”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报)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