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小学生造卫星 上半年将上天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266
0
2017-5-29 10:45:15
小学生造卫星?恐怕很少会有人相信。不过,新华社刚报道了一则消息,首颗由全国中小学生共同研制组装的立方体纳卫星———“少年星”诞生了,研制学校的名单中便有我市的武义县壶山小学。
海南特训
去年11月,武义壶山小学的韩增伟老师由中国科协推荐赴中国航天人才培训中心参加了航天创客师资种子工程培训。很快,壶山小学成功入围全国31所“少年太空创客特训营”的中小学校名单。今年1月15日,俞辰柯、王学丰两名学生由韩老师带领,去海南省文昌市进行了一周的特训营活动,参与“少年星”原型研制工作。“两弹一星”贡献人员、神舟飞船一到五号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给特训营授旗,他了解到壶山小学坚持多年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后,欣然题词“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努力学习,服务社会”。
开营后,孩子们分成红、粉、绿、黄、蓝五组,团队协作完成了10多项室内外任务。壶山小学的两名小学员对每一项活动都充满激情,积极参与,颇受瞩目。首先考验的是“贴名牌”,六七十名还不熟悉的小学生自我介绍,只给5分钟时间记忆,之后,随机领取非本队同学的“名牌”,正确贴到他(她)的身上。手里的名牌贴对了,而自己没有被贴上,就是胜利者。这一环节考验的是同学们的快速识别能力与灵活的“逃脱”技巧。
接着是一道道的“闯关”。第一关是“穿越火线”,就是用线密密麻麻地织成“蜘蛛网”,在线上系铃铛,如果碰到线,铃铛就会响。壶山小学的绿队对此胸有成竹,因为他们在北京的全国第二届神箭神舟杯航天大赛中的“红外线中采集陨石”得到了锻炼。那次的冠军俞辰柯经验丰富,采用“爬、翻、蹲、跨”等组合,首个快速“穿越火线”。
王学丰说:“刚开始因为线很低,不能从下面钻,我就跨过去,不料胳膊碰到上面的另一条线,铃铛响起来。我担心被淘汰,接下去就从下面钻,身体紧贴地面匍匐前进,屁股一点都不敢抬高,铃铛一直没响,渐渐地找到了感觉。中途看到一条很低的线,前面很多人在这里失手,我下定决心一定要钻过去。这时我连脸都贴在地面上了,靠着手臂的力量让整个身体慢慢往前移,终于穿过,到达终点。”完成这套动作的时候,王学丰已是汗流浃背,成了大花脸。8分钟内,他所在的绿队队员全部通过,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一。
天涯海角任务
1月17日中午,大家接到了“海角”新任务:就是在岸边沙滩上利用透明胶、A4牛皮纸,运用物理学知识,设法把十来米外的潮水引入水桶内。这简直就是微型版的“南水北调”,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很关键。哨声一响,有的同学挖沙,有的同学找贝壳,有的同学用胶带黏贴纸张,形成管道……
接下来是“丛林穿越”。学员分成10个队,壶山小学与四川省绵阳中学英才国际学校等三所中学组成了第八联盟。领到任务卡后,大家运用数学统筹知识,讨论设计好最佳路线。他们小队七个伙伴拿着答题卡、指北针、地图,还有打卡机跑到一个个任务点,完成答题或做任务。因为有些任务点必须全部队员都到了才能答题,而那天年龄最小的王学丰穿了一双不太合脚的鞋子,一跑脚就痛。为了不拖累大家,他咬着牙坚持。 那天,海边的草坪、椰子林被大家翻了个底朝天。组委会设置的卡点有些很“刁钻”。有的在椰子树上,需要大个子抱着小个子同学当一回猴子,爬上去打卡。其实这就是让大家发挥团队意识。也有把隐蔽任务点设置在私人住宅里的,里面有个裁判,拿一块卫星主板,考察同学们的编程能力,答对的可得到一个秘密武器———金属探测器。后来到了另一个任务点,孩子们才发现探测器有大作用,原来是要找宝藏,宝藏袋里有铁钉。
强大的授课团队
这次特训营授课的是什么人?专家阵容都是国内顶级科研人物。
是谁把杨利伟送上天的?戚发轫院士设计的飞船发挥了保障作用。他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航天史上许多的“第一”与他有关: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成功把杨利伟送上天后,他转为二线,在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上奔波不息。戚院士讲述的中国航天人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让大家敬佩不已。
“硬科技”概念是谁提出的?是“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团队、中科院西光所“中科创星”科技产业化团队和“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研制团队,米磊博士是中科创星的领军人。这位米博士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硬科技改变世界》的讲座,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科技的魅力,也深深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中科院网红、中国最年轻博导之一徐颖研究员带来了《导航进化史》,还有刘丽坤、谢涛、许晋平、黄忠等卫星专家先后上课,其中刘丽坤博士是参与“天通一号”的主任设计师,曾任“东方红五号”卫星预研项目的负责人。
12小时创客马拉松
1月19日早上8点,12小时创客马拉松开始了。这也是特训营的高潮之一,比赛内容有模拟2U立方星套材组装、海报设计、利用组装卫星发送摩尔斯密码、操控机器人、团队答辩等多个项目。
尽管前一天卫星专家给孩子培训过,但在比赛开始前,孩子们还是充满了质疑:这么高大上的卫星能在自己手下诞生吗?到了组装现场,摆在面前的是一堆金属支架,几十包不同型号的螺丝,五六块电子模板,一捆电线和一张密密麻麻的电路图。第八联盟队长夏闻天给7人明确分工,组员们都得到了任务。俞辰柯的任务是协助队长完成主体拼装。王学丰眼疾手快,挑选传送仅微弱区别的不同螺丝……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很快就完成了主体安装。到插线时,大家都愣住了:如此复杂的电路图,可不能有一个孔插错。大家冷静分析后,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这条线应该插这个孔”“这里插错了,应该这样……”最后一根导线接好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重新仔细地检查一遍……这个过程都需要计算机编程来操控,而这些小创客们个个都是编程高手。返程途中,孩子们还“学以致用”,可以一分钟内把自己或同伴的旅行密码箱解密。
“少年星”样星研制成功
1月19日,首颗由全国少年儿童共同参与创意、设计、制作的立方体纳卫星正式进入造星阶段。
“少年星”原型样星是一颗2U立方体纳卫星,按照微小卫星前沿的模块化设计理念,采用相对低成本的商业级元器件,包括结构、电源、星务、通信、姿控、热控和载核七个分系统,具备UV转发、近地遥感等功能。所以当天的分组,又按照卫星的七个分系统重新分合为七组。王学丰、俞辰柯被分到“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组。每个组的同学都会分到不同的计算与编程任务。由于卫星元件很娇嫩,微弱的静电都能造成损坏。所以所有人都穿上了防静电衣帽,接触之前还要摸一下人体静电释放球。大家怀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每拧动一颗螺丝,都小心翼翼。组装完毕,博士们进行了反复测试,认为可以交付了。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闭营仪式上,壶山小学的两个孩子成了“明星”。两同学的配乐书法吸人眼球,王学丰吹出一曲甜美的葫芦丝《山歌好比春江水》,又来一曲激昂的单簧管《人生何处不相逢》,令人耳目一新。此时,俞辰柯的书法作品也完工了,一幅独特的《少年星·航天情·中国梦》的“奏书”成为全场焦点。
1月21日上午的闭营仪式上,在“少年星”原型样星交接仪式,壶山小学获得“少年星原型样星研发合作单位”铜牌,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块。
据了解,“少年星”原型样星进行升级改造后,卫星上将镌刻上31所学校的共同研发校名,并将于今年上半年择机发射。
(本文来源:金华新闻网)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