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代表委员说“航天”,哪些热点事件引关注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354
0
2017-5-29 10:59:49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哪些航天事件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据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今年将实施嫦娥五号、天舟一号等28次宇航发射任务,全年宇航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目前,中国在海南文昌、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和山西太原的四个航天发射场拥有宇航发射塔架,但数量和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升空后,中国何时建成“太空之家”牵动海内外无数关切。
嫦娥五号
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2日向媒体透露,计划于年内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目前处于正样研制阶段,任务从发射到返回预计要一个月左右,其中在月面采样大约耗时两天。
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将在月球上采集样品,并把这些样品带回
地球
。他表示,嫦娥五号由着陆器、上升器、轨道器、返回器四部分组成,是我国目前最复杂的航天探测器。
嫦娥五号从发射入轨到返回再入,共有11个飞行阶段。为顺利实现任务目标,五院研制团队需攻克探测器系统总体设计、月面采样封装、月面动力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球大气高速再入、器上产品轻小型化六大方面的关键技术。截至目前,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即将开展正样热试验以及采样封装专项试验等多项大型试验。
中国空间站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升空后,中国何时建成“太空之家”牵动海内外无数关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包为民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最新进展。
包为民说,20吨级的空间站核心舱已于2016年底基本完成总装,正在进行整舱测试,按计划2018年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此后还将发射两个实验舱。若进展顺利,最终在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上天后要做什么事?
包为民强调,在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实验一定要对中国乃至全人类有重大影响,或是能够对中国空间技术未来发展形成重大支撑。不久前,他们面向国内科学家征集了空间科学实验及工程技术的课题项目,其中包括当前世界基础和前沿科学的“一黑(黑洞)两暗(暗物质、暗能量)三起源(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
天舟一号
中国计划在4月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两次在轨加注。
这项工作是为未来中国空间站建设搭桥铺路,因为空间站将运行在距地面380至400公里的轨道上,受引力和稀薄大气影响,会出现轨道衰减。此前中国研制的飞行器无法在轨补加,即燃料用完则寿命到期。只有突破“加油”技术,才能确保空间站持续稳定运行。
“天舟一号”是中国首艘货运飞船,不同于护送航天员的“神舟”系列,“天舟”的主要功能是“送快递”。
包为民介绍,“天舟”舱位运用模块化设计,显得非常灵巧。“天舟”不仅可为未来的中国空间站运送食品、仪器等补给,还可将空间站上的生活垃圾及废弃物品带回大气层烧毁。
长征九号
我国重型火箭先期关键技术攻关、方案深化论证工作于2016年6月正式批复立项,主要的攻关内容为“一总三大”:一总即重型火箭的总体技术和方案优化;三大即10米级大直径箭体结构的设计、制造和试验,480吨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220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
目前,两种大推力发动机的攻关进展顺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说,4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已经完成了首次发生器-涡轮泵联试,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试验验证了发动机系统和组件方案的可行性,标志着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而220吨级高性能氢氧发动机也已完成了多个组件方案详细设计,进行了组件的研制试验工作。
此前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曾介绍,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拟命名长征九号,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首飞。
可回收火箭
如何实现火箭可回收?
常规的一次性火箭的重复使用,主要是通过对子级和助推器的回收来实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究发展中心副总设计师申麟介绍,目前共有三种办法可实现回收后重复使用。
第一种是采用“降落伞+气囊”的方式回收。我国已进行高空的热气球投放实验,验证了有关技术。
第二种是给火箭助推器装上可控翼伞,加上小型控制系统,使火箭助推器分离后能像类似翼装飞行一样调整角度,利用卫星导航滑翔落下。
第三种是采用类似美国SpaceX公司的垂直回收方式。这需要高精度的姿态控制技术、主发动机多次启动技术、下落过程中推进剂管理技术以及着陆支撑机构等关键技术。我国已对此做论证研究,并在一些单项上做了样机试验。
我国至今仍分别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论证、仿真技术试验和关键技术验证。通过关键技术论证和方案比较,有望在“十三五”期间选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网)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