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专访第三弹】景海鹏、陈冬笑谈工作

iiylz
中级会员

256

主题

-1

回帖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07
航天 270 0 2017-5-29 11:15:09
景海鹏说:太空跑台不比地面的跑步机,需要航天员在太空进行验证。这次飞天的跑台束缚装置还相对比较简易,主要是用于测试。验证的过程充满了波折,但最后结果还是比较圆满。我们第一次验证的时候,别说跑,走都走不成!第二次验证的时候,我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程度——这让我俩压力更大了。第三次验证刚开始,我还是没办法跑起来。“若验证真不成功,可以理解,不能原谅”,我一边继续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我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让我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速度越大,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慢慢地,我加快速度,成功地跑了起来。后续的验证也越来越顺利,我和陈冬已经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着各种姿势在跑台上走或者跑,我们最后甚至已经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轻松自如地跑起来!实验篇
  谈到这次在天宫二号上参与的四十项左右的试(实)验,
  陈冬说,时间很紧,
  基本上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工作,
  休息时间很少,都想着必须要把任务完成好。
  而说起哪个实验最有趣,
  陈冬和景海鹏都不约而同地回答:种菜和养蚕。
  景海鹏说:因为它们都有生命,每天能看着它们长大。我们每天都看蚕宝宝吃“桑叶”,当然“桑叶”不是普通的桑叶,而是把桑叶弄成膏状的,拧在两头,蚕在两边吃。这次飞天的六条蚕宝宝是从四千多条蚕里面选出来的,就像航天员选拔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只有蚕豆大小,到最后长得又白又胖,肥肥大大的,特别可爱。等它们变成茧以后就保存到冰箱,随船返回地面。
  陈冬说:上天之后,我们第一件事是把蚕拿出来,看看它们是不是还活着,也让它们透透气。因为它们被放置在特制的蚕室里面,为了避免火箭发射时的震动对他们造成伤害,里面放了一层海绵。所以我们也比较好奇它们是不是还活着,把包裹打开之后,拿出蚕室,拧开盖子(当时是景哥操作的,我负责全程摄像)他就把它们从里面拎出来,他当时高兴地说:“活着!”我们都非常开心。这期间,我们一直照顾它们长大,我们把蚕室就放在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有时候把它们放到舱顶的壁上,有时候遛遛它们,很开心。 DSC0000.jpg
  谈到生菜景海鹏说:生菜生长周期是一个月,地面实验时我们种了两个月,共两轮,在地面有重力、自然光照等,可能到第二天、第三天就发芽,在天上谁也不确定它能不能发芽。到天宫的第三天,我们过去看,真发芽了,特别高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灯打开,光照包括红光、蓝光、绿光。为了模拟地面的光照周期,晚上睡觉之前我们会把灯关掉。整个装置一共是九个格,每个格子有十几粒种子,长成一撮,经过人工间苗,每个格子就剩一株,一共九株。我们每天都会观察它们,它们是如此富有动感和生命力,虽然仅仅是个小苗,不像咱们田间地头种的那样嫩绿粗壮,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天上种菜,也是中国航天人的一大步。
  被生菜和蚕宝宝刷屏之后
  机械臂这样的高科技试验也绝对值得一提哦~
  陈冬介绍说:机械臂试验应该说是这次任务中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一个试验。这个设备是为我们未来的空间站服务的,将来长期在空间站驻守,可能会需要完成一些航天员不方便做的事,包括出舱维修、协助航天员工作等。
  这次任务中,机械臂也在轨完成了一些工作,比如拧拧螺丝,跟人打招呼、握手之类的。休息的时候我和景师兄还会模仿机械臂的动作,然后跟它合照,挺有趣的。
   DSC0001.jpg 陈冬和机械臂合影
  在天上进行试验和地面操作比起来 ,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在地面训练了很多次,但是只有真正到了天宫二号里面,在失重环境下,你才能直观感受到它们的不同。
  陈冬说:比如,天宫二号带上去的物品都包装得特别紧,尤其是工作人员担心在发射时天宫二号的晃动会让这些物品散开,就把他们绑得特别紧,而且他们可能是用一些电动工具去拧紧螺丝之类的,我们上去之后,没有电动工具,拆包裹就很费劲。在地面上,做试验可能工具、零件随手放在旁边也不会丢,但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下,你随手一放,它可能就飘走了,你必须要时刻把它们收好。
  (采访内容摘自《航天员》杂志2016年第六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刊。)

网络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