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风云四号:我是最牛“地球摄影师” 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如何给地球拍高清“写真”?研发团队给您揭秘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政尔卡
限制会员
350
主题
2
回帖
-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积分
-8
私信
航天
545
0
2017-5-29 11:32:58
▲2016年12月11日,搭载风云四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和上一代相比,“风云四号”卫星大气温度和湿度观测能力提高了上千倍,整星观测数据量提高了160倍
●从太空中,“风云四号”卫星可以精准捕捉到
地球
上的地标,比如东方明珠、青海湖等
它每天24小时、需要2555天从不休假地在空中“执勤”。和上一代相比,它观测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了1倍,空间分辨率提高了6倍,大气温度和湿度观测能力提高了上千倍,整星观测数据量提高了160倍,观测产品数量提高了3倍。
无论地球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它一直凝视,从未挪开过自己的眼睛,从未放下自己发酸的胳膊。
它是技术最高超、视角最广阔、成像最清晰、却也最孤单的地球“摄影师”。
它就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风云四号”。究竟这颗“史上最牛”的气象卫星是如何展现自己的最强男友力,为地球拍出高清“写真”的?它背后的设计师们,用三句歌词,向大家揭秘了它的内心世界,和航天人的星辰大海。
“眼里只有你没有他”
“1个像素”的最高精准指标
和其他卫星不同,气象卫星具有显著的特点,它好比是地球男友力最Max的“摄影师”。既要“体贴入微”,在太空中准确地判断地面的温度、湿度等,并给出精确的参数;又要“24小时在岗”,必须保证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地运行,须臾不能“移情”。
而当中国宣布要在2016年前后发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并达到美欧同期卫星水平时,国际上曾有声音——这是不可能的事。其中一个不可能就是图像定位与配准技术难以攻克。
所谓图像定位与配准,就是专门解决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图像存在偏移、错位和图像抖动问题的关键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国际上仅美国掌握,也是经过十几年研究,在多颗GOES系列卫星上持续改进,才逐步掌握的。
风云四号卫星总体团队从概念研究阶段就着手进行技术攻关,但一开始总是不得要领,从预研到立项,近10年的时间,团队先后调用了近10名博士持续研究。“有时,大家也感觉坚持不下去了。研制人员就来找我们诉苦,压力太大了,关键是看不到成果,看不到未来。”风云四号卫星总设计师董瑶海回忆道。
但牢骚过后,大家又默默的拾起自己的小情怀,接着钻进不见底的技术深渊。直至2009年,这支队伍才彻底把图像定位与配准的问题整明白,确定了星上实时补偿的工程实现方案,把精度指标定在了国际最高的“1个像素”。
2015年图像定位与配准试验验证时,补偿后卫星定位误差在几个到几十个微弧,载荷对地成像定位误差从百公里左右缩小到了公里级。这意味着,从太空中,它可以精准捕捉到地球上的地标,比如东方明珠、青海湖等。
“在我的身边感觉到安稳”
防抖的高清地球写真
除了要看得准,想要拍出高清的地球写真,还需要“手不抖”。简单说,卫星在太空中运转,没有任何依靠,它搭载的设备的运转、
太阳
帆板的转动等等,都会给卫星姿态带来影响。而为了精确观测地球,风四搭载的观测仪器又要求提供一个十分严格的稳定运行的环境,这样一对矛盾就需要设计师们去克服。
风云四号卫星因搭载高灵敏度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对外界振动环境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就连试验现场有人走动都会致使图像质量大受影响。
从前,国内卫星并不提微振动技术,唯一上天验证过该技术的也只有美国。为此,团队陷入了两难境地。但毕竟是平地起高楼,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首先得明确微振动技术研究的内容和技术难点。大家遍查国内外与振动相关的资料,阅读了上千份相关文献。遗憾的是在浩瀚的文献中,可用的材料基本没有,唯有一些语焉不详的片段。
靠着这些线索,团队理清了微振动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技术难点,逐渐形成给载荷坐上超级“软沙发”的微振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理论设计都很好,但无数次试验隔振性能始终达不到要求。直到一次试验中,电话铃偶然响起,传感器幅值迅速升高,大家才意识到,试验结果被周围的环境噪声淹没了,一定要在完全安静的情况下才能完成。
为了不影响研制进度,微振动研制团队将试验时间都选择在半夜,清场、关闭空调、拔掉电话线,在静得让人发慌发困的绝对安静环境中几小时几个小时的不停试验,甚至不敢随意走动,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成为意外的微振动源头,影响测试数据。
“总想飞奔到你身边”
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
风云四号卫星在国内卫星首次应用spacewire高速星载信息网络,实现多载荷数据高速路由传输,相当于把裁剪后的地面因特网搬到了天上,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也增强后续卫星系列化发展卫星平台的通用性与拓展性。
第一个吃螃蟹,碰到问题是难免的。临近出厂不到两个月的时候,风云四号卫星真空热试验期间开展了星地数据传输对接试验,在地面模拟卫星在轨业务工作流程,发现数据偶有丢包。
“在这样的节骨眼出现问题,大伙都慌了。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总体主任设计师金历群当即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并搭建试验平台进行故障复现。经过三天三夜连续奋战,路况监视和数据分析显示,是一个载荷软件中出现了BUG,导致载荷数据发送出现了超速。
“就好比高速公路限速120公里每小时,但有人超速行使到200公里每小时,就易导致事故,造成了交通堵塞。”星载网络技术负责人王震解释。
目前,风云四号卫星的数据传输“高速公路”投入运行后,RVTP协议标准路况监视显示,网络传输状态良好。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进行了网络路由切换,相当于高速公路分流作业,实现载荷数据顺利“变道”。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作为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唱着歌离开地球,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最终停止了发射信号,与地面永远失去了联系。到现在47年过去,它仍孤独地、倔强地在太空中飞行,永远无法到达终点,却也不会放弃前行。
风四背后的这群航天人,和他们研制的卫星一样,选择了起航,就未给自己标注终点。
(本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3版)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