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全世界70亿人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363
0
2016-11-22 22:07:26
<p> 2015年,宣明和他的团队成功发射了国内首颗自主研发商用遥感卫星,他们在今年还将发射10颗卫星。到了2020年,长光卫星在轨卫星数量将达到60颗。同时,宣明和他的团队目前还肩负重任——帮助吉林省实现成为卫星大省的目标。</p><p> “我们不但要帮助吉林省实现卫星大省的目标,还要为全世界70亿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服务,以此改变全世界70亿人的生活方式。”7月21日,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董事长兼总经理宣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p><p> <strong>跨界</strong></p><p> 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光机所是本地人耳熟能详的科研单位,有着“中国光学之父”之称的王大衍就曾在长春光机所担任所长。2003年11月,与王大衍同为江苏老乡的宣明成为长春光机所的所长,直至2014年12月届满卸任。在宣明担任所长期间,长春光机所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自筹经费开展以载荷为核心的卫星技术研究,这也为日后的“吉林一号”的成功发射埋下了伏笔。“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查阅国内外的材料,在2006年确立了课题,成立星载一体化技术研究室。”宣明告诉记者。</p><p> “据我所知,长春光机所是以光学仪器的研究享誉国内外,之前并未研究过卫星。从研究光学仪器到研究卫星,这个跨界是不是有点大?”记者向宣明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宣明笑着回答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了。卫星其实并不神秘,它主要分为运载平台和载荷两个部分,长春光机所的光学仪器就是属于载荷的部分。长春光机所和航天卫星颇有渊源,长春光机所从1952年开始至今,就已经将光学仪器从地面做到了舰载、机载和星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都搭载的相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时使用的瞄准仪器都来自于长春光机所。</p><p> 如同任何创新一样,长春光机所在探讨开展以载荷为核心的卫星技术研究的时候,也有着很多反对的声音。“反对声音主要来自于技术和运营模式两个方面。就如你所言,长春光机所以前一直都是在做光学仪器,现在突然要做卫星,是不是偏离了方向。另外,卫星领域还属于是计划经济,还没有市场化和商业化,即便把卫星研发出来,也面临如何把卫星送上天的问题。”宣明介绍说,“而且反对的声音不仅来自基层,还来自于长春光机所的管理层,所以在当时也是备感压力。”</p><p> 最终,还是由宣明这位时任长春光机所所长做出了决定:开展以载荷为核心的卫星技术研究,同时决定不向国家要钱、不进行宣传、暂时不向上级领导报告。由此,长春光机所正式展开“星即是载,载亦是星”的卫星研制。</p><p> <strong>卫星上天</strong></p><p> 时间一天天过去,长春光机所对于以载荷为核心的卫星技术研究也越发成熟。长春光机所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成立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吉林一号”卫星的商业化运营,由宣明担任董事长。“只有商业化运营才能充分竞争,才能真正让更多的人受益。”宣明表示。</p><p> 2014年12月1日,由长春光机所等五个股东出资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多天之后,宣明因为届满卸任长春光机所所长一职。次年5月,宣明又辞去上市公司奥普光电董事长的职务,在担任成长光卫星董事长的同时兼任总经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长光卫星这个刚刚诞生的企业。</p><p> 长光卫星系出名门,再加上多年的积累,所以在成立次年就一鸣惊人。2015年10月,长光卫星发射了“吉林一号”——国内首颗自主研发商用遥感卫星(由1颗光学A星、2颗视频星和1颗技术验证星构成)。宣明不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吉林一号”创下四个“第一”: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自主研发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p><p align="center">
</p><p> “吉林一号”卫星传回图像(人民网王嘉澍 摄)</p><p> 2015年,长光卫星已经是手握4颗在轨卫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反对声和质疑声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没有了呢?宣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质疑的声音依然存在,只不过现在主要是集中于我们的盈利能力。”宣明说,长光卫星成立之初的预期是2015年、2016年出现亏损,2017年持平,2018年开始盈利。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经营状况要明显好于预期。2015年、2016年都将持平,2017年即可实现盈利。</p><p> 说了这么多,长光卫星的盈利模式究竟是什么呢?“你说百度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宣明向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之后,宣明又解释道,“吉林一号”提供的大数据将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土地规划、地理测绘等领域,这将成为长光卫星一个非常重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另外,长光卫星接下来将会面向全世界70亿人口建立一个网站,在这个网站上,人们可以免费获取长光卫星旗下卫星提供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同时,这个网站将会依靠广告和出售大数据取得盈利。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多,研发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很多,盈利肯定不成问题。</p><p> <strong>70亿人的市场</strong></p><p>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看好卫星行业发展的国内企业并不仅仅是长光卫星一家。在近日举行的2016国际
地球
科学与遥感大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未来10年,我国将发射包括遥感、通信、导航卫星在内的近百颗卫星,遥感卫星占比超过50%。</p><p> “长征十一号”总指挥杨毅强日前也向国内媒体表示,中国小卫星的繁荣势头已初现端倪,目前已经有30余家航天大企业、高校、民企等在研发小卫星。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长光卫星将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呢?</p><p> “这个领域就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很多人都看好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但是因为介入的门槛比较高,也就影响了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所以目前的竞争并不是很激烈。”宣明说,这个市场面向的群体是全球70亿人,市场的空间足够大,介入这个市场的公司多一点没有什么不好,毕竟只有充分竞争才能促进行业的进步。</p><p> 70亿人的市场,貌似我们每个人都是长光卫星的潜在客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宣明又一次向记者提出问题:“除了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监测、防灾减灾、气象、海洋、农业、林业等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卫星能给我们普通人提供哪些服务?”</p><p> 随后,宣明用举例的方式给出了答案:假始你是一位股民,想了解一家远在千里之外的生产冰箱厂家的经营情况。除了一些公开数据之外,你完全可以通过长光卫星提供的卫星照片,时时观察这家企业进出货车的情况。如果这家公司总是门可罗雀,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家公司的经营比较惨淡,不用将其列入考虑投资的范围。反之,则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成为自己的投资对象。</p><p> 另外,假设你要从A地前往B地,电子地图可以给出了你最佳的路径,也能提示最佳路径是在堵车,却不能提供堵车的原因。而你只要登陆长光卫星的网站,通过图片服务能清楚地了解到堵车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修路、交通事故还是其他原因,方便自己选择出行路径。假如你突然心血来潮想出游,但是既怕游客扎堆又怕目的地的景色差强人意。当你比较纠结的时候,通过长光卫星的图片服务就能解决你的这些困扰。</p><p> “这些只是简单的例子,实际上卫星提供的服务还有很多。我们就是要为全球70亿人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服务,以此改变全世界70亿人的生活方式。”宣明说。</p><p> “长征十一号”总指挥杨毅强在日前是这样描述卫星与普通百姓之间关系的:将来,发射卫星将会变得更加简单易行,可以做到像滴滴打车一样发射小卫星。提供数据服务会成为小卫星重要的发展方向,未来公众可随时购买卫星数据,比如用支付宝花几块钱就可以获得路面是否拥堵的数据。</p><p> <strong>择机上市的目标</strong></p><p> 2015年,长光卫星成功发射了“吉林一号”,让其所在的吉林省看到了新的经济转型抓手。众所周知,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2015年,内地31个省区的经济增速排名中,东北三省均排名靠后,辽宁更是垫底。为此,吉林、辽宁、黑龙江都在努力寻找经济转型的新出路,力求尽快让本省的经济重新回到上行的通道当中。</p><p>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吉林省发展卫星产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将卫星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在今年年初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吉林一号”卫星商业化和产业化,全力打造民用航天数据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个产业集群。”</p><p> 日前,吉林省还出台了《吉林省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确定打造卫星遥感和航天信息集成应用两大产业链,形成高效集约的航天信息产业体系。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吉林省还在筹建航天信息产业园,希望以“吉林一号”小卫星等核心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延伸拓宽产业链,投产后有望实现近百亿元的经济效益。这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长光卫星和“吉林一号”来展开,宣明和他的团队可谓是肩负重任。</p><p> 宣明说,卫星的研发既可以带动上游的机械、光学、光电传感等产业,还可以推动载荷与测控、自由遥感资讯处理等下游领域发展。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将加深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小卫星产业集群,发挥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p><p> 据介绍,为了尽快完善产业链,目前长光卫星出资1亿元,吉林省当地政府出资4亿元,合计出资5亿元成立天使基金并建立创客空间。目的非常明确:吸纳不同背景、专业的人才入驻开发小卫星的应用功能,掀起航天信息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p><p> “航天信息领域的信息产品太少了,需要有人来进行开发。就卫星数据服务的开发而言,特别适合小企业、小公司和个人进行创业。就如同开发手机App一样,大家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来拓展卫星应用领域和功能。只有这样,才会让普通民众尽快享受到卫星提供的信息服务。”宣明认为,“我们自己做卫星,数据源在我们这里,存在比较有优势,具有非常明显的吸引力。另外,吉林省是教育大省,并不缺少高端人才,所以未来开发航天信息产品值得期待。”</p><p> 宣明还向记者透露说,长光卫星的发展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股权融资,随着公司的发展,择机上市肯定是公司的目标之一。长光卫星目前正在请金融机构出主意,希望能尽快拿出具体的融资方案。</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