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让卫星的产业应用热起来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329
0
2017-4-17 09:45:55
<p> 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第一颗互联网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开启卫星互联网时代。</p><p> 从舆论看,人们对实践十三号略显“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卫星技术太过冷僻。如谈及实践十三号,有必要提诸项首创——“电推进系统”“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载荷”“双方激光通信技术”等概念,虽是某一领域的重大突破,可普通人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望而却步。这看似小事,实则影响甚巨,特别是一些企业由于知识上的不足,与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服务的机会失之交臂。而缺乏商业资本的有效参与,卫星事业更多地仰赖国家单方面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稳序发展。可见,适时加强卫星技术的科普工作相当必要。</p><p align="center">
</p><p> 同时,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2013年,我国卫星通信产业规模约为200亿至300亿元,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规模达1040亿元,融合了导航和遥感的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约为2600亿元。另据统计,2014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1213亿美元,商业卫星规模达到1009亿美元。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卫星多而产业应用不强”的局面。如,卫星遥感应用尚以社会公益需求为主,主要为气象、海洋、测绘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服务,可全球商业遥感数据和增值产品产值已达到23亿美元。实际上,包括遥感在内的不少卫星应用的商业化不足,可谓“力有余而心不足”。</p><p> 互联网时代,信息就是财富,只要信息畅通,一切皆有可能。不难想象,只要有独具慧眼的企业捷足先登,愿意尝试将先进技术更多地转向商业用途,必将引发行业性的链式反应。以实践十三号为例,其首次采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通信总容量超过20Gbps,用户终端可以方便快速接入网络,下载和回传速率最高分别能达到150Mbps和12Mbps,形象地说,以这样的传输速率,下载一部1G大小的电影,只需不到1分钟时间。与连接地面移动网络相比,互联网卫星解决了手机、电脑设备在不同地面移动网络之间切换的难题,无论高铁、飞机以多快速度运行,设备都能连接卫星通信系统。毫不夸张地说,由于互联网卫星的出现,过去机械式增加地面移动网络站点的做法已走到尽头,我们完全可以使用这项技术,解决偏远山区、人迹罕至的沙漠等地的通信问题。</p><p> 我们对卫星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开发利用更是不足。只有充分开发其商用价值,才能将卫星制造与应用引入更良性的发展轨道。</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