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共建空间信息走廊 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427
0
2017-5-15 10:37:01
<p>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逐渐成为地区发展的共识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梁,中国航天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融入全球,开放共享,中国航天“走出去”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迈出坚实步伐。</p><p> <strong>现实:实践成果丰硕</strong></p><p> 按照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中国航天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悄然展开。</p><p> 2016年10月,国防科工局、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旨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升卫星天地一体化应用能力,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航天国际合作,在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同时,为中国航天国际化乃至整个航天事业开启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p><p> 截至目前,中国已同3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签署了98份政府间或政府部门间合作协定,涉及“一带一路”国家11个,协定23份,与沿线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政府和商业合作机制,中国航天在“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p><p> 在卫星通信领域,我国已基本形成固定通信广播、移动通信、数据中继等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体系,已有在轨民(商)通信卫星17颗,转发器总数量接近300个,建成了连接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卫星电信港,形成了全球化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卫星通信业务拓展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太九号通信卫星、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的陆续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也实现了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地区用户提供整星在轨交付服务。这些成果对中国航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卫星通信服务。</p><p> 在卫星遥感领域,中巴
地球
资源系列卫星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南美国家国土资源调查、林业、农业、环境保护、水利、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成为“南南合作典范”;在印尼、老挝、泰国、玻利维亚等19个国家建成了风云系列卫星数据接收及分发系统,全面提升沿线国家在气象监测、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高分二号”卫星实现亚米级光学遥感探测,“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高达1米,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成功发射,北京二号、吉林一号、高景一号等商业遥感卫星陆续发射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遥感数据在沿线国家的覆盖及服务能力。</p><p> 在卫星导航领域,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区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东盟国家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达5米左右,与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印尼等国家和区域组织的合作交流取得重要进展,拟于2018年左右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覆盖。</p><p> 这些实践和成果归根结底是利用中国航天的实力来充实、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同时,中国航天更通过“一带一路”机遇,加速国际化的发展进程。</p><p> <strong>需求:重大而迫切</strong></p><p>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公使阿萨德·法儒克伊介绍,巴基斯坦大概有20所医院用不同的医学技术来治疗病人,需要用远程医疗技术把这20所医院连接起来。</p><p> 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了航天技术,“这是航天技术和平利用的典型范例。”法儒克伊如是评价。</p><p> 正如他所言,当前中国航天技术成果正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经贸商协会合作总部空间数据应用中心主任黄绍滨介绍,中国—东盟遥感卫星的合作为东盟开展农业监测、灾害防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p><p> 同时,由于共享服务,卫星数据还在柬埔寨的物流管理应用、老挝的农林业精准管理、新加坡的港口精细管理作业方面发挥了作用。</p><p> 2012年10月起,黄绍滨开始配合中国卫星产业在东南亚地区的应用推广工作。他认为,中国有卫星产能和装备优势,东盟国家有需求、有市场,两者融合到一起,就能够大范围、有深度地推广卫星产业合作。</p><p> 结合具体的实践来看,航天作为一种基础能力越来越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视。而认识并发掘这种需求,要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缘、经济、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p><p>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既串联起俄罗斯、欧洲等大国及发达地区,也有中亚、北非、东非等欠发达地区。</p><p> 美国富创公司2014年发布的《航天竞争力指数报告》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天整体实力分为四档。</p><p> 第一档包括俄罗斯、中国、印度拥有较为完备的航天工业体系的国家;第二档包括以色列和乌克兰等拥有较为先进的相关航天技术的国家;第三档包括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联酋等逐步开展自主航天系统研发能力建设的国家;第四档是航天活动参与度较低的其他国家。</p><p> 无论实力强弱,领先者有继续扩大影响保持领先的动力,拥有一定航天基础能力的国家有提高地位的愿望,正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国家有开展航天活动的诉求,其他国家有分享航天成果的愿望。</p><p> 多元化的诉求为航天产品落地提供了市场,通过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航天基础设施,提高航天技术能力,进一步改善本地区的国际政治关系,不断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战略互信、外交互动以及共同利益的构建,促进沿线国家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联合发展航天技术及应用产业集群,惠及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增进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p><p> <strong>未来:任重而道远</strong></p><p> 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契机,共同建设空间信息走廊,搭建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提升“一带一路”空间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p><p> 对于中国航天而言,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航天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沿线国家积极推进诸多项目建设。</p><p> 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p><p> 后续,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将有20余颗通信卫星陆续研制发射,国家航天局正在组织论证“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专项工程,将大幅提升我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卫星通信的服务能力。</p><p> 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将有效提升沿线国家海上搜救、应急救援、海上航道安全等领域的空间信息服务能力。</p><p> 澜沧江-湄公河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利用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北斗导航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空间信息服务,促进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等沿线国家资源保护与开发及信息化管理合作,并带动卫星遥感、高精度导航、无人机等相关产业发展。</p><p>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航天日”活动期间,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学院、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等48所知名高校签署《“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成立宣言》,将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航天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等方面深入交流。与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就 “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签署合作意向书,承办2018年空间技术应用于亚太区域发展部长级会议,进一步推动我国“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工程在亚太区域落地。</p><p>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正如“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一样,中国航天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这不仅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增加了航天技术成果输出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实现合作共赢的平台。</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