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俄火箭事故频发卫星多预算多 却难治内部顽疾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292
0
2016-11-23 01:08:24
7月2日,俄罗斯一枚“质子-m”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后不久即爆炸解体,搭载的3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也一同坠毁。<p> 自2010年以来,这已经是俄罗斯航天系统的第8次发射失败。其中,2010年发生1次、2011年发生4次、2012年发生1次、2013年至今已发生两次。</p><p> 这一连串的事故不但使俄罗斯航天业损失巨大,也使其在国际航天界的信誉进一步受到折损。此次事故一发生,俄罗斯国内一片哗然,指责、失望之声四起,甚至有俄媒体表示,事故的发生烧掉了俄罗斯航天业走出危机的希望。而国际社会也有人对俄罗斯航天大国的地位表示出了不少怀疑。</p><p> 俄罗斯近年火箭发射屡屡出事的因素很多,但究其根源主要还是“量”和“人”两方面的问题</p><p> 首先,俄罗斯航天发射任务过于繁重。近些年,俄罗斯航天事故频发,与其航天发射总量一直保持世界最多的领先地位不无关系。2010年,俄罗斯总共进行了31次运载火箭发射,占当年全球发射总数的45%;2011年,总共进行了33次,占当年全球发射总数的50%;2012年总共进行了28次,占当年全球发射总量的38%。</p><p> 航天发射本身就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性。因此,发射的基数越大,出现事故的概率也就越高。2011年8月24日,俄罗斯“进步-m12m”货运飞船发射失败后,时任俄罗斯中央机械制造研究院副院长的尼古拉·巴尼齐金就强调,俄罗斯的火箭故障率为4%,相比之下,美国的故障率为6.5%。</p><p> 尽管其难免有自我辩解之嫌,但俄罗斯过于频繁的发射任务确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而搭载“进步-m12m”货运飞船的“联盟-u”火箭自1973年5月18日投入使用以来,共进行了745次发射,其中成功724次,失败21次,成功率为97.2%,实际上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p><p> 但是,频繁的发射事故暴露出更多的则是俄罗斯航天系统内部存在的一系列根深蒂固的老问题。此次航天发射失败后,俄媒体表示,导致俄罗斯航天走到今天这种境地的原因很清楚,即领导外行、企业素质低、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缺乏高质量的技术监督、没有明确的航天理论。</p><p> 俄罗斯航天工业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约宁则向俄新社表示,“俄火箭航天工业不深入改革不行,改革早在10年前就已不可避免,关于它需要的不是讨论,而是开始。改革的原因是业内人事资本的衰竭,以及其无效的结构。”这番话既表达了俄罗斯航天业改革的迫切性,也揭示了俄罗斯航天系统出现问题的根结所在,即“人”的问题。可以说,最核心、最根本的正是航天系统内部存在的管理缺失。</p><p> 按道理,有着如此繁重任务的航天系统应该有更为严格、严密的管理。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此次事故发生后,俄罗斯审计署马上发布消息指出,“由于缺乏航天项目的整体管理系统,缺乏对计划、合同和开支的管理,在2006年~2015年联邦航天项目预算增加一倍半的情况下,项目收效甚微。”</p><p> 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先对航天系统存在的问题点得更为透彻,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航天器的监督和验收体系。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副总设计师柳明也曾在《莫斯科回声》电台上坦言,“我们必须承认,质量状况正在恶化,检查工作远不如苏联时代那么彻底。”</p><p> 由于有着急迫的资金需求,俄罗斯航天商业发射任务本来就很密集,航天工业部门的管理监督再不精益求精,灾难就不可避免了。纵观近年来俄罗斯发生的航天事故,人为因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2010年12月5日,也是携带3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的“质子-m”火箭发射失败,原因是燃料加注量计算错误;2011年8月18日,携带一颗“快车-am4”通信卫星的“质子-m”火箭发射失败,原因则是程序编写错误。正是这些本可避免的人为疏忽,造成了俄罗斯航天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性事故。</p><p> <strong>“壮士断腕”能否根除航天系统内部顽疾</strong></p><p> 认真分析,不难看出,诸多内部问题也使得俄罗斯航天在一些关键的领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危机信号。</p><p> 在制造领域上,由于航天企业研发能力降低、生产效率不高,使得俄罗斯开始放弃制造自己的平台,有效载荷和电子元器件也大量进口。俄联邦航天署署长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在2011年12月23日俄“联盟-2.1b”火箭发射“子午线-5”军民两用通信卫星失败时就曾表示,发射事故的频发“证明俄航天业正在经历危机,而发动机制造业已成为其中最薄弱的行业”。</p><p> 在应用领域,由于产品质量下降,生产任务和部署进度也没有按时完成,导致“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始终不能完成最终部署。其结果是导致俄罗斯的导航系统比美国要落后两代,不但失去了民用导航服务市场的大部分阵地,也大大滞后了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发。</p><p> 应该说,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不消除这些危机,将严重影响到俄罗斯航天大国的地位。但是,仅仅从这些事故中就得出其航天大国地位已失的结论却难以立足。</p><p> 从俄罗斯自身来讲,其具有相当雄厚的航天工业基础。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约90%的航天工业,俄罗斯也一直将航天作为国家实力象征的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p><p> 2011年,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第10届莫斯科航展开幕式上表示,航空航天产业是绝对优先的战略方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大对航天活动的投资力度。2013年,俄联邦政府的航天预算为1826.649亿卢布,首次赶上了欧洲航天局的水平。据统计,截至2013年1月1日,俄罗斯在轨卫星群数量为1140颗,达到全球卫星总数的10%。俄罗斯也是目前全世界在太空领域展开全方位航天活动的三大国之一。</p><p> 实际上,俄罗斯国内和业界早已认识到航天系统的问题所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问题治理受到多方面的阻挠而得不到根治。此次事故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据俄《独立报》报道,总理梅德韦杰夫就此次发射事故要求副总理罗戈津提交一份包括航天署领导成员在内的责任人名单,以及一份加强航天业监督和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的整改措施。罗戈津随后于5日主持召开火箭航天部门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表示,火箭航天部门的深度改革将在该委员会的筹划下拉开帷幕。</p><p> 频繁的火箭发射事故使俄罗斯高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根除航天系统内部的顽疾,以重现昔日的航天辉煌。(王鹏 王亮)</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