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美国计划发射无人航天器捕捉小行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国外航天
412
0
2016-11-23 01:39:40
<p> 新华社华盛顿6月19日电(记者林小春)过去一年中,美国小行星捕捉任务引起全球关注。美国航天局19日公布了任务最新进展、资金投入情况以及未来的计划。各方面情况表明,美国这一雄心勃勃的任务正切实向前推进。</p><p> 小行星捕捉任务正式名称为“小行星重定向任务”,主要内容是用一颗无人航天器捕捉小行星,然后将其“重定向”至稳定的绕月轨道上。美国航天局19日表示,这一无人航天器计划于2019年发射,至于目标小行星,将在2018年作出最终选择。</p><p> 目前,美国有关机构正在评估两种捕捉方案,第一种是捕捉一颗完整小行星;第二种是从一颗大型小行星表面捕捉一块巨石。两种方案的目标直径均不会超过10米。美国航天局说,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两种方案中作出选择,并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优化。</p><p> 在资金方面,美国航天局将拿出490万美元用于执行任务各组成部分的概念性研究。这些概念性研究都是今年3月公开招标获得,将从7月开始在6个月时间内完成。美国航天局说,届时有关时间表和需要的关键技术将会进一步理清。该机构特别强调,概念性研究也包括评估纳入潜在商业合作伙伴的可行性。</p><p>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威廉·格斯登美尔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系统概念研究让我们进入了下一步,开始研究把人类送往更深远的太空乃至终极目标
火星
的能力,同时也帮助我们验证保护
地球
不受小行星威胁的新技术。”</p><p> 在目标小行星方面,美国航天局19日说,根据“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一颗直径6米的小行星成为最新的“有效候选者”。这颗小行星名为2011md,加上此前确定的2009bd和2013ec20,美国迄今共确认3颗小行星适合捕捉与探索。</p><p> 美国航天局说,还有其他6颗小行星被认定为潜在候选者,其中一颗叫做2008hu4,将于2016年飞近地球,届时也许能确认它是否为“有效候选者”,另外5颗在2018年进行最终选择前则不会离地球足够近。此外,美国近地天体项目每年还会发现好几颗潜在候选者。</p><p> 在捕捉小行星岩石方面,美国航天局目前正用航天器直接观测较大型的小行星。未来几年,美国航天局有望为这个方案增加几个候选者,其中可能包括贝努小行星。此前,美国已计划发射无人探测器到贝努小行星取样。</p><p> 美国航天局还表示,捕捉小行星任务是美国确认对地球可能存在威胁的近地天体项目的一部分。到6月9日为止,已被确认的近地天体超过1.1万颗,其中1483颗被认为是“潜在危险”。“潜在危险”并不意味该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只是因为它们的直径“相当大”,至少140米,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也很接近,在750万公里之内,因此要被跟踪监控。</p><p> <strong>美国“摘”星目的是什么</strong></p><p>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日宣布,已经选定9颗小行星为潜在捕捉目标,其中3颗可能性较大,而这3颗中又有一颗是重点关注对象。</p><p> 不少人禁不住要问,人类为啥要摘取天上星星?怎么摘?贵不贵?</p><p> <strong>第一问:为啥要摘?</strong></p><p>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先前提出,要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美国宇航员送上火星。为实现这一目标,正好拿摘星“练练手”,测试相应的航天技术和设备。</p><p> 另外,美国航天局还打出“探索保卫地球免遭危险天体袭击的新方法”的口号。既然上升到“地球保卫战”的高度了,咱们不服不行!</p><p> <strong>第二问:用什么招式摘?</strong></p><p> 美国方面正在苦练3招,将根据最终选定小行星的身量大小、旋转速度等因素“见招拆招”,力求一招制胜。</p><p> 第一招,“利爪钳鱼式”,即用一个大爪子像钳鱼那样钳住小行星,然后拖到绕月轨道。</p><p> 第二招,“网捕蝴蝶式”,即用一个“大袋子”,像我们用网兜捕捉蝴蝶那样轻松兜住小行星,然后用太空船把小行星送到绕月轨道。</p><p> 第三招,“雁过拔毛式”,这主要针对体形较大的小行星。派一艘太空船飞至小行星身旁,探出一只大爪子从小行星上“掐下”一块石块即可。</p><p> <strong>第三问:什么时候摘?</strong></p><p> 初步打算本世纪20年代,最早可能在2019年。</p><p> <strong>第四问:摘哪颗星合适?</strong></p><p> 美国航天局已经观测到1.1万颗小行星在近地轨道运行,平均每个月还会新发现大约100颗。截至目前,按照体积、质量和旋转速度可以被无人自动航天器捕捉的标准加以筛选,共9颗小行星适宜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捕捉和探测,其中3颗可能性较大。</p><p> 目前,最被看好的是“2011md”。有趣的是,天文学家还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一颗“独行侠”,一堆瓦砾般的小行星群组,还是一颗被小石子和尘埃环绕的小行星。</p><p> “2011md”直径大约6米,内部满是气泡,只有三分之一是岩石,中空部分占到三分之二,总重大约100吨,属于典型的“看着显瘦,实则虚胖”。</p><p> 另外两颗分别是“2009bd”和“2013ec20”。前者直径大约7米,距离地球较近;后者直径可能在3米至12米之间,不过要捕捉它需要在2018年1月发射航天器,恐怕来不及。</p><p> <strong>第五问:要花多少钱?</strong></p><p> “小行星重定向任务”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盖茨介绍,机械设备方面,预计耗资12亿美元;宇航员方面以及制造火箭方面,尚未估算资金规模。</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