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罗塞塔”入轨难 “菲莱”着陆更难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275
0
2016-11-23 01:49:32
<p> 经过10年,超过60亿公里,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它的目标——“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交会。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目标彗星轨道是一大关卡,最难的还是接下来“罗塞塔”号轨道器上携带的“菲莱”号小型着陆器在彗星表面的着陆。</p><p>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并不是此次太空之旅的最初目标。”庞之浩说,目标之所以更改,是火箭发射时间推迟,错过了与之前设计彗星交会的窗口。</p><p> 距离
地球
那么远,质量又小,而且携带了几十种仪器,飞行十年。复杂而精巧的迂回借力飞行路线被庞之浩认为是“罗塞塔”号设计的精妙之处:探测器在离开地球之后开始围绕
太阳
“绕圈”,先后3次返回地球附近,一次飞过
火星
附近,借助这两颗星球的引力场进行加速,由于远离太阳难以给太阳能板充电,设计了长达31个月的“深度睡眠”,直到今年1月才被唤醒。从外观来看,相比起形体不大的空间探测器,其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显得比较大,“这是因为‘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进入彗星轨道时距离太阳很远,获得的太阳能量较小,又没有使用核能,所以它装了一对14米长的太阳能电池翼,并能够在极低温的状态下吸收微弱的太阳能。”</p><p> “目前对彗星的探测已经很多。” 庞之浩说,在1985年前后出现的第一次彗星探测热潮中,共发射了5个哈雷彗星探测器,其中包括欧洲空间局的“乔托”探测器,它对研究哈雷彗星彗核起了重要作用。21世纪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彗星迎来第二次探测热潮。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2004年它穿越一颗名为“维尔特2号”的彗星,用气溶胶收集器收集了一些固体颗粒物,以便研究太阳系的起源。2005年发射的美国“深度撞击”于2005年7月4日首次撞击了坦佩尔-1彗星,这是人类第1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用于造成彗星内部物质溢出。</p><p> 与此前飞掠式观察不同,“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上还携带有一颗重约100公斤的小型着陆器——“菲莱”。按照计划,今年11月份,它将会与母船分离,创下一项纪录——人类历史上首次着陆一颗彗星的表面。</p><p> “在彗星表面着陆很难,因为彗核质量很小,必须在恰当的高度恰当的方向用恰当的制动量,才能被彗核捕获到。”庞之浩说,“这是由于着陆器质量小,彗核的引力也很小,当着陆器在彗星表面着陆时要防止被弹出去。科学家们将使‘菲莱’号减速后缓慢自然降落,速度是1米/秒。即使是这样,仍旧会像人在行走时撞上墙一样,所以着陆器有3条‘腿’,在与彗核接触瞬间3条腿可以吸收掉大部分撞击能量,起到缓冲作用。一旦同彗核接触,立即伸出一个类似‘鱼叉’的叉钩,将自己固定在彗核表面。这就像停靠港口的航船抛锚一样把‘菲莱’号锚在彗星表面上,防止飘走”。 (记者陈瑜)</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